《瓜氨酸酶法生产的工业化及其在功能性食品在应用的研究》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779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TQ922 |
完成/联系人 | 林添雄 李坤 赵东明 刘自豪 田波 |
来源省份: | 湖北 |
完成单位: | 湖北远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科研日期: | 2019 |
研究行业: | 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 |
研究主题: | 功能性食品,瓜氨酸酶法,生产方法, |
联系地址: | 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富池镇王坟路12号 |
传媒
该项目属生物制药(酶法瓜氨酸)生产技术领域。
国内L-瓜氨酸生产的方法有:化学合成法、发酵法、酶法。化学合成法是指在碱性条件下水解L-精氨酸得到L-瓜氨酸,过程控制比较困难而且副产物较多,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并且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污染环境。发酵法生产L-瓜氨酸的缺点在于产率过低,从发酵液中提取L-瓜氨酸难度很大且成本较高。
该项目所使用的酶法,主要利用自主研发的基因工程微生物通过酶催化L-精氨酸生产L-瓜氨酸(构建基因工程菌时所使用的基因克隆技术,蛋白表达技术,以及后处理时所使用的固定化细胞技术,都在该公司经过长时间小试及中试规模的实践检验,被证明是成熟可行的技术),结合传统氨基酸生产工艺设,建成环保、高效的L-瓜氨酸生产线。与其它生产方法相比,具有生产成本低,产品收率高、纯度高、稳定性强和生产过程环境友好等优点。该产品投产后,L-瓜氨酸的产量到达150-200g/L,远高于国内80-100g/L的水平,纯度大于99%,年产量可达到1000吨规模。
该项目研究内容为:1、构建高转化率的基因工程菌;2、采用固定化细胞技术,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3、新型瓜氨酸运动食品配方研究。
该项目取得的科技创新有:1、构建的基因工程菌,使产品转化率高、纯度高、稳定性好;2、突破了筛选自野生菌的发酵菌株在酶法生产瓜氨酸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如野生菌株的生长机制和蛋白表达机制无法控制、发酵条件研究不彻底使得工业化生产困难、产酶量过低等;3、采用固定化细胞技术,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4、直接利用生物酶催化精氨酸生成L-瓜氨酸,工艺步骤简单,环境友好,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比传统工艺大幅减少;5、经过瓜氨酸功能性食品的研究和大量的实验,发现了以瓜氨酸为主要成分的组合配方。在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的实验表明,新配方在增强运动耐力和肌肉力量方面,比现有的瓜氨酸产品,效果提高50-70%。新配方经第三方专业机构查新,为国际首创,已提交PCT国际专利申请。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