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微环境对胃癌的预后及CIK细胞治疗影响的系列研究》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76753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R735.2,R730.51 |
完成/联系人 | 吴昌平 蒋敬庭 吴骏 裴红蕾 郑晓 季枚 徐斌 鲁常青 周颀 石亮荣 周怡 |
来源省份: | 江苏 |
完成单位: |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所属部门: | 江苏省卫生厅 |
科研日期: | 2013 |
研究行业: | 医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医院 |
研究主题: | 胃癌,肿瘤微环境,免疫治疗, |
联系地址: | 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185号 |
传媒
在肿瘤微环境中,浸润的免疫细胞及其相关调节因子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在肿瘤发生和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微环境中免疫细胞亚群数量和功能的改变,以及产生不同的细胞因子和介导不同的免疫应答,导致免疫系统从免疫监视阶段到对肿瘤耐受呈现共生存阶段、最后产生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和形成肿瘤免疫逃逸。由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CIK)是一类新型抗肿瘤效应细胞。获得足够数量具有高肿瘤杀伤活性的效应细胞是决定CIK细胞能否应用于临床的关键。课题对CIK细胞的特征、来源和作用机制及制备、增殖力、细胞表型和细胞毒活性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且与LAK、CD3AK和TIL进行比较,确立了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输注的最佳时间,建立了高生物学活性CIK细胞技术平台并加以临床应用。确立了高活性CIK细胞诱导扩增法技术平台, 并建立细胞毒活性检测,细胞表型分析,肿瘤标志物诊断监测恶性肿瘤等技术手段。本课题研究并揭示了CD3单抗的作用是通过其与CD3-TCR复合体偶联激活T细胞而大量增殖的特性;确立了IFN-γ只有在IL-2加入24h前添加才能提高CIK细胞毒活性的方法;同时证实IL-1也能提高CIK细胞的杀瘤活性。通过对CIK细胞毒活性及表型分析证实了CIK细胞具有增殖速度快,杀瘤活性高和抗瘤谱广等特点,确立了CIK细胞临床应用的最佳时机为CIK诱导培养14~21d。本课题通过分析肿瘤微环境中PD-L1、B7-H3、FasL、B7-H4等协同刺激分子和Survivin在胃癌、胃腺瘤组织、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了肿瘤微环境对胃癌预后的关系,分析了这些协同刺激分子在胃癌中的临床意义,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在胃癌肿瘤组织中的不同表达及对胃癌患者采用CIK细胞免疫治疗效果的影响,确立了CIK细胞临床治疗的纳入标准。用CIK干预肿瘤微环境中的某些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同时应用辅助化学治疗与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可增强和调节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和影响其生存率,这种肿瘤治疗模式为胃癌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了新策略,为深入探索肿瘤微环境在胃癌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结合本项研究课题,先后总结和发表在核心医学期刊论文71篇,其中SCI论著17篇,并组织和举办了江苏省肿瘤生物治疗继续教育学习班16次,参加了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学术会议大会交流22篇,参加国际免疫学会议大会交流3篇。在此基础上本课题相关技术已经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州市中心医院、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进行了推广应用,应用单位一致认为:该课题相关技术的应用为恶性肿瘤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提高了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