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a53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点击下载 ⇩

1、课题来源:该成果“Mina53在肾细胞癌中表达与预后关系的研究”为2008宜昌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A08302-02。2、研究背景:肾细胞癌(RCC)为肾脏原发的恶性肿瘤,占所有原发恶性肾肿瘤的85%,其病因不明,可能与职业性暴露、染色体异常和肿瘤抑制基因有关。由于其在组织来源上是多源性的,而且肿瘤内部各种细胞的增殖程度有较大的差异,故其恶性程度和预后较难估计,因此寻找一个肾细胞癌的肿瘤标记物非常重要。在许多肿瘤中观察到细胞凋亡的降低通常与肿瘤进展有关,另一方面,在许多肿瘤中证实增殖率和凋亡率两者都增加,有研究表明,在分级较高的RCC中凋亡指数明显增高。恶性肿瘤可能有两种不同的细胞生长和更新方式:一是伴有高度增殖和凋亡的快速细胞生长和更新;另一种是细胞快速生长,但细胞更新慢,表现为高度增殖和较少的凋亡。恶性肿瘤是多基因、多因素、多步骤参与的疾病不同个体之间的肿瘤细胞基因表达存在异质性。故肿瘤的治疗应趋向于个体化,但现有肾癌生物治疗主要依据仍是病理分期和分型,肾细胞癌患者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尚缺乏分子生物学改变的进一步分型,无法根据患者的各自特点决定采用哪种治疗方案,也无法确定各种生物治疗的分子水平的适应证。IL-2和IFN-α仍将是临床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主要方法,但需进一步探索联合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虽然以VEGF及其受体为靶点的临床实验的初步结果令人振奋,但VEGF信号传导有众多基因和蛋白参与,各条信号传导通路之间也存在相互交叉因素,而单靶点治疗药物所阻断的可能不是肾细胞癌细胞生长信号传导的交通枢纽,因而疗效并不理想,需联合其他途径产生协同治疗作用的药物,可能会提高疗效。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复杂多变,现在人类对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还不明确,对肿瘤的发病机理及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至今尚不明了,但随着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组织学等各个学科的发展,人们对肿瘤有了越来越多地认识,通过对肿瘤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及其表达产物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了大量与肿瘤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产物。这些进展越来越大地帮助了人们对肿瘤发生、发展机制地认识,也为临床上对肿瘤的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用的参考,并为将来更好的诊断和治疗肿瘤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因此,寻找一种能反映患者预后的肿瘤相关标志物,并能进行相应的基因治疗显的尤为重要。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变化是肿瘤进展和生长的关键因素,与肿瘤分期、分级及转移密切相关。对与肿瘤预后相关标志物的分析,以及对患者身体状况,C反应蛋白,血小板计数的评价,使得传统的TNM肿瘤分期系统受到挑战。近年许多肿瘤标记物相继被发现并用于肾癌的预后判断。其中G250-MN/CAIX、Ki-67、p53、B7-H1、PTEN等被证实是独立于TNM分期、分级和ECOG评分等临床信息之外的显著的预后因素。Mina53(Myc-inducednuclearantigen53)为Myc诱导核抗原,是一较新发现的基因,其编码的蛋白位于细胞核,部分蛋白在核仁中浓缩,蛋白分子量为53kDa。有研究表明mina53为Myc基因的直接靶基因,参与细胞的增殖。Myc基因是一个独特的细胞增殖调节因子,它通过E盒位点激活各种基因的表达。研究表明,基因结构、基因表达、基因产物的活性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抑癌基因功能散失以及癌基因激活或异常表达是肿瘤发生的机制。Mcy原癌基因家族包括c-,L-,和N-myc,被认为是细胞生长调节中心,许多肿瘤与myc基因表达失控有关。C-myc基因表达与细胞增殖有关,在静止细胞和分化细胞中处于下调状态。国外有文献报道C-myc基因在肾细胞癌中过度表达。C-myc是一个多功能基因,如调节细胞分化,生长,凋亡。推测C-myc可能控制一些基因,而这些基因调节上述功能,并和肿瘤发生有关。因此,研究肾癌中mina53基因的表达,对我们更好地了解C-myc如何参与肿瘤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既然mina53为C-myc靶基因,而C-myc与细胞增殖有关,则mina53基因表达可能和肿瘤细胞异常增殖有关。该实验旨在探讨mina53在肾细胞癌中表达意义,分析表达结果与预后的关系,为肾癌基因治疗及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下载详细PDF版/Doc版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