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证候规范化研究》

点击下载 ⇩

课题立项背景、目的及意义: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在保护肾功能,促红细胞增长素(EPO)在纠正肾性贫血方面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对控制DN病情进展仍不理想。虽然透析及肾移植已成为ESRD有效替代疗法,但在中国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限于经济的原因,80%以上的ESRD患者无力承担透析及肾移植的昂贵费用,而主要依靠药物保守治疗以延续生命。现代医学发现,DN肾脏纤维化是肾功能损害的病理基础,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沉积是肾脏纤维化的主要原因,肾组织纤维化时各种ECM成分在肾小球及肾间质过度堆积导致肾组织正常结构破坏、肾单位毁损和肾功能进行性、不可逆性下降,最终发展为肾功能衰竭。中医药在抗肾脏纤维化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和精华,DN证候标准尚属空白,在临床辨证施治中主观随意性强,使得辨证结果难以统一,进行DN中医辨证的规范化和现代化研究的任务已经十分迫切。因此,探讨DN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进一步探讨该病常见证候与有关实验室指标的相互关系,对提高中医药临床整体水平有着深远的意义。在该课题DN的病证研究中,课题组采用流行病学的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血清LN、Ⅲ-PC及Ⅳ-C等肾脏纤维化指标,研究肾脏纤维化和DN基本证候之间的联系,为DN的中医微观辨证提供依据。旨在确立DN证候特征及分布、演变规律,建立科学、规范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优化DN的中医辨证体系,从而为进一步建立规范的中医诊疗方案、疗效评估体系奠定基础,故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主要论点与论据:文献整理:课题查阅近10年期刊、杂志、权威机构文件、高校教材等具有关于DN的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方面证治的文献1832篇,将原始数据处理后输入计算机,并进行人工及计算机核实。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描述分析,结合现有辨证参考标准及本病临床特点,初步拟定“DN中医证候学资料现场调查表”,其内容包括DN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四诊资料”和实验室理化检查结果等。根据调查表收集360例来源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诊治的DN门诊和住院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合文献资料和相关证候辨证标准,并请有关中医专家对量表进行了盲法检测,将量表进一步修正,确立了“DN中医证候计算机辨证量表”,检测结果显示其效度和信度达到84.94%,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分析糖尿病肾病的基本证候人群分布状况、兼夹情况、证候演变规律以及病证的相关性,为糖尿病肾病的中医微观辨证提供依据。选择360例未合并其它纤维化病变且人工初步辨证为基本证型的DN患者,均检测24h尿蛋白、BUN、Scr、BS、TC、TG、LDL-C,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LN、Ⅲ-PC及Ⅳ-C等纤维化指标,研究肾脏纤维化和DN基本证候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DN的中医本证证型在Ⅲ期时以肝肾阴虚为主,至Ⅳ期则以气阴两虚为主,而病情进展至Ⅴ期,证型转化为脾肾阳虚和脾肾气虚,甚至向阴阳两虚相转变,其演变规律为阴虚-气阴两虚-阳虚。而标证则以瘀血和湿浊为主,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增多,这也预示着病情逐渐加重和复杂,临床辨证更加困难。尿蛋白、BUN、Scr、TC、TG、LDL-C水平可反映中医证型的动态变化,与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瘀血证及湿浊证可能存在相关性;LN、Ⅲ-PC及Ⅳ-C不仅可作为DN的早期诊断指标,而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水平逐渐升高,对DN的分期、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意义。初步建立DN统一、规范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其中包括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脾肾气虚、脾肾阳虚、湿浊内蕴、瘀血阻滞、湿热内蕴、水湿泛滥8个证型,该方案已在临床使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将逐步推广。提交研究工作报告1份,培养研究生3名,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篇。创见与创新: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DN的中医证候人群分布状况进行前瞻性研究。“DN中医证候计算机辨证量表”的建立及其效度和信度的验证,进一步计算机辨证的实施。观察肾脏纤维化指标和DN基本证候之间的联系,为DN的中医微观辨证提供依据,初步探讨DN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病证相关数据资料的信息挖掘。初步建立DN统一、规范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该课题研究肾脏纤维化和DN基本证候之间的联系,确立DN证候特征及分布、演变规律及病证的相关性,建立科学、规范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优化DN的中医辨证体系。从而对规范DN的诊疗实践起到示范性指导作用,极大地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社会经济负担,为进一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建立规范的中医诊疗方案、疗效评估体系)奠定基础,因此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及社会意义。历年获奖情况:无。

  1. 下载详细PDF版/Doc版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