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压素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和神经分子基础研究》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70087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R747.2 |
完成/联系人 | 杨俊 李雪萍 孙方杰 王大新 林葆城 刘文彦 周罗晶 |
来源省份: | 江苏 |
完成单位: |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南京市第一医院 新乡市高新医药研究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济宁医学院 |
所属部门: | 江苏省卫生厅 |
科研日期: | 2014 |
研究行业: | 医院 |
研究主题: | 偏头痛,神经分子机理,加压素治疗,经鼻给药治疗, |
联系地址: | 江苏省扬州市南通西路98号 |
传媒
疼痛是医学最常见症状之一,对人类的影响极大。加压素(AVP)主要由下丘脑室旁核(PVN)和视上核(SON)合成,经下丘脑—垂体后叶轴被转运至神经垂体储存,释放到体循环,发挥平衡水电解质等生理功能。实验证明,AVP在调节疼痛发挥着重要作用。该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军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等课题的资助,首创了清醒动物核团推挽灌流、核团受体敲除等技术,结合神经科学和临床手段,系统地探讨了AVP调节疼痛的神经分子机理,确定了临床“经鼻给与AVP治疗偏头痛方案”。临床研究显示,经鼻给与400ngAVP对96.4%的偏头痛患者有效,其中完全缓解75.0%;200ngAVP对89.3%的偏头痛患者有效,其中完全缓解46.4%;100ngAVP对60.7%的偏头痛患者有效,其中完全缓解28.6%。因此,“经鼻给与AVP治疗偏头痛方案”确定为每6小时给药一次,每次200-400ng。该方案已被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等全国500余家医院和诊所,近3万偏头痛患者应用,效果良好。实验研究表明:①脑内AVP调节疼痛,脊髓和外周AVP无此作用;②调节疼痛的AVP来自PVN,而不是SON;③PVN内AVP被运输到中脑导水管灰质、中缝大核、尾核等核团;④中脑导水管灰质内AVP通过V2受体,而不是V1受体,增强亮脑啡肽、蛋脑啡肽和β-内啡肽合成;⑤AVP增加中缝大核内5-羟色胺和尾核内乙酰胆碱释放;⑥中缝大核内5-羟色胺和尾核内乙酰胆碱通过影响脊髓内源性阿片肽等发挥镇痛作用。本研究至2011年12月31日发表论文23篇,其中SCI收录20篇,分别发表在Brain Research、Life Sciences、Neuroscience Research、Peptides等国际知名杂志上,累计影响因子46.160。论文被Nature Neuroscience(IF 15.251)、Prog Neurobiol(IF 9.035)、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IF 5.067)等国际权威杂志引用614次,他引811次,单篇最高引用53次。经上海市医学科技查新委员会检索证实,“经鼻给与AVP治疗偏头痛方案”是国际上最早研究和应用的,系统阐明AVP调节疼痛的机理也是在国内外首次提出,这为偏头痛提供了实用、无创、有效、不成瘾的治疗措施。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