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苷对结缔组织因子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抑制作用的研究》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685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R692.6 |
完成/联系人 | 郭明好 马东红 刘云 刘向东 |
来源省份: | 河南 成果说明 ➫ |
完成单位: |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所属部门: |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科研日期: | 2019 |
研究行业: | 医院 |
研究主题: | 肾间质纤维化,黄芩苷,临床治疗, |
联系地址: | 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学院路1号 |
传媒
项目主要科技内容:
1、背景:肾间质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疾病发展为终末期肾病的基该病理过程。有研究证实,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为成肌纤维细胞是发生间质纤维化的重要机制。抑制或逆转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对延缓肾间质纤维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多数学者着力于肾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以期望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但此方面无特效治疗方法。
2、方法:该课题以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和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肾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技术、RT-PCR、ELISA和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法,分别测定肾组织及细胞上清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粘素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以及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的含量。观察了黄芩苷对肾间质纤维化的抑制作用,从体内、体外两个方面验证了黄芩苷对肾间质转分化、肾间质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了黄芩苷抗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黄芩苷缓解氧化应激、抗纤维化提供理论依据。
3、结果:(1)黄芩苷干预后可抑制HK-2梭形变,抑制α-平滑肌肌动蛋白基因表达,上调E-钙黏蛋白基因表达,且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2)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造模第14、21和28天,肾组织内TGFβ-1、α-SMA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芩苷组、贝那普利组及黄芩苷+贝那普利组大鼠在造模第14、21和28天,肾组织内TGF-β1、α-SMA的表达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SOD、GSH-PX活性及T-AOC均降低(P<0.05),AOPP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芩苷组、贝那普利组和黄芩苷+贝那普利组各时间点SOD、GSH-PX活性及T-AOC均显著升高(P<0.05),AOPP含量降低(P<0.05)。黄芩苷组、贝那普利组和黄芩苷+贝那普利组3组之间各时间点SOD、GSH-PX活性、T-AOC及AOPP含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4、结论:(1)黄芩苷可抑制HK-2细胞发生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EMT),可能与抑制Smad3表达、增强Smad7表达有关;(2)黄芩苷可抑制UUO大鼠体内氧化应激,减轻肾脏损伤。
成果说明
目前慢性肾脏病患者逐年增多,肾间质纤维化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理标志之一,是慢性肾脏疾病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的基本病理过程。近年来研究证实,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为成肌纤维细胞是进展性肾脏病发生间质纤维化的重要机制。抑制或逆转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对延缓肾间质纤维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此外,肾脏局部氧化应激也是其主要发病环节。因此,抑制肾脏局部氧化应激、抑制肾间质纤维化有望延缓肾脏病进展。但目前此方面无特效治疗方法。本课题以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和单侧输尿管梗阻(UUO)模型肾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