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皮性卵巢癌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点击下载 ⇩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高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据报道,世界上每年有近204000新发病例,约有125000名女性死于卵巢癌;以美国为例,2013年就有22240例新发卵巢癌,死亡病例达14030。其原因:一是发病隐匿,大多数(约75%)卵巢癌患者被确诊时已经发展至晚期阶段;其次由于卵巢癌早期病变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尽管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及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对卵巢癌患者有效,但治疗效果差,复发率高,且易产生化疗药物耐药,迄今为止,卵巢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30%左右。但对于早期卵巢癌,高达80%的患者仅手术就可以治愈。可见,早期诊断卵巢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意义。卵巢癌对广大妇女的家庭幸福及个人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关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及早期检测、防治策略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重大的医学问题,也是严重的社会问题。

卵巢癌病理类型复杂,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是卵巢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80%以上。尚无一项早期检测手段通过临床验证,能同时具备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及其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寻找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生物学标志物一直是妇科肿瘤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和难点。

该课题从细胞试验、动物试验及临床病理试验三方面着手,利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T-PCR、ELISA、基因测序、敲除及转入等方法,探讨上皮性卵巢癌发病过程中的细胞、蛋白、基因的变化,发现了PAX8、p53、Ki67等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的生物标记物,检测可疑患者体内上述生物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对表达阳性者给予针对上皮性卵巢癌的治疗手段,提高了此类患者的早期诊断水平,从而改善患者预后。现已成功将该项研究成果应用于该院、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漯河市中心医院,显著提高了该疾病的早期确诊率。该成果的进一步推广普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有助于该省乃至全国妇科恶性肿瘤诊治水平的提高。

成果说明

该项研究成果自2013年起正式应用于我院,2014年起陆续推广至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漯河市中心医院,联合应用该成果发现的高敏感性、特异性生物标志物——PAX8、p53、Ki67,检测患者体内上述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对表达阳性者给予针对上皮性卵巢癌的有效治疗手段,随访观察至今,患者生存率分别为88.24%、82.48%、71.43%、81.19%和66.67%。

  1. 下载详细PDF版/Doc版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