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点精准检测及临床意义》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672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R734.2 |
完成/联系人 | 郭永军 马杰 魏冰 杨科 李俊 赵九洲 任鹏飞 王志中 董兵 王博 |
来源省份: | 河南 成果说明 ➫ |
完成单位: | 河南省肿瘤医院 |
所属部门: | 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科研日期: | 2019 |
研究行业: | 医院 |
研究主题: | 肺癌,基因检测,临床治疗, |
联系地址: | 河南省郑州市东明路127号 |
传媒
该项目属于自选课题,分子病理学科,为社会公益类。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EGFR-TKIs为代表的靶向药物相继出现,极大的改善了具有明确靶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然而经过临床观察发现,不同突变亚型NSCLC患者对于靶向药物的反应各不相同。因此,建立准确稳定的非小细胞肺癌基因精准检测体系,了解不同突变亚型的临床特征,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升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科学价值。
1、该项目主要技术内容:
(1)拓宽了非小细胞肺癌的精准检测及应用:该项目结合NGS建库与ddPCR技术,开发出了检测下限达万分之五的LAB-ddPCR(library aliquot-based droplet digital PCR)检测系统,对于临床快速准确监测EGFR T790M突变具有重要意义,并对未来其他相关基因的检测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项目分别采用环化单分子扩增和重测序技术(cSMART)和突变扩增系统(ARMS)对NSCLC患者血浆ctDNA样本和组织样本中EGFR突变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血浆与对应组织样本中EGFR突变状态高度一致,因此采用cSMART技术检测血浆中EGFR突变是可靠准确的。接下来探讨接受EGFR-TKIs治疗NSCLC患者中EGFR ctDNA的预后价值,结果发现通过ARMS-PCR技术动态监测血浆ctDNA中EGFR突变状态可预测NSCLC患者的预后情况。
(2)加深了对非小细胞肺癌罕见靶点的认识:该项目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NGS)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常见及罕见突变亚型,明确EGFR各个亚型的突变频率和对应的临床病理特征;通过分析中国男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EML4-ALK融合基因突变情况,发现EML4-ALK融合基因在年轻患者中更为常见,并且与分化程度较低的癌症密切相关;同时筛选出EGFR罕见突变G724S,约占所有突变的0.43%,并发现G724S突变是由一代EGFR-TKIs诱发的耐药突变。
(3)提出了非小细胞肺癌分子分型新方法:该项目对NSCLC患者EGFR突变进行了分子分型,探讨各个亚型患者的疗效差异。在接受化疗的患者中,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较低的患者比DNA甲基化水平高的患者预后更好;在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中,根据突变在氨基酸水平上的差异,对EGFR 19del患者进行分型,发现EGFR-TKIs对EGFR 19del不同突变亚型有疗效差异。项目建立了EGFR突变新的分子分型方法,有助于提示临床预后,为医生决策提供帮助,最终使病患受益。
2、知识产权情况:
项目共发表SCI论文9篇,中文论文2篇;其中JCR一区文章1篇,发表在了《Analytical Chemistry》杂志上,影响因子6.042;JCR二区2篇,分别发表在《Lung Cancer》:影响因子4.486;和《Clinica Chimica Acta》:影响因子2.873。
3、应用推广情况:
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胸科医院、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与漯河市中心医院获得了推广应用,在2016-2019年里,累计为550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了基因检测,准确率和检测敏感度高,在指导临床用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广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从精准诊疗中受益,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成果说明
目前针对EGFR突变的靶向治疗已使广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受益,但是临床观察发现,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之后,接受相同治疗方案的患者预后往往不同,例如发生T790M二次突变而引起耐药。因此如何快速、敏感、准确检测分子靶点,找出不同突变亚型的临床意义是精准治疗的关键。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胸科医院、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漯河市中心医院获得了推广应用,在2016-2019年里,累计为550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了基因检测,其准确率和检测灵敏度高,在指导临床用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使广大非小细胞肺癌患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