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抗乙型病毒性肝炎活性化合物发现与结构优化》

点击下载 ⇩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影响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为了发现新型抗HBV活性化合物,陈纪军研究团队采用体外HepG2.2.15细胞模型和体内鸭乙肝病毒模型,对24种药用植物开展系统的抗HBV活性成分研究,从中分离鉴定单体化合物590个,发现113个新化合物和211个活性化合物;进一步对高含量活性化合物泽泻醇A等11个分子进行结构修饰,合成523个衍生物,发现296个活性衍生物,系统研究了其构效关系。重要科学发现点如下:

1、首次完成中药青叶胆(Swertia mileensis)的抗HBV活性成分研究,分离鉴定47个化合物,包括29个新化合物和13个活性化合物,特别是结构新颖的裂环烯醚萜三聚体swerilactones H-K可显著抑制HBV DNA的复制,IC50为1.5-5.3μM,与临床药物3TC活性相当,且在最高测试浓度下无细胞毒性。该研究首次揭示青叶胆中新颖抗HBV活性成分,为扩大其临床用途提供了依据。

2、首次报道裂环烯醚萜二聚体、三聚体和口山酮-裂环烯醚萜杂合体等20个新颖化合物,引起国内外同行关注,15个化合物被Nat Prod Rep收载为"热点分子"。

3、系统开展了12种獐牙菜属植物的抗HBV活性成分研究,分离鉴定311个单体化合物,发现48个新化合物,71个抗HBV活性化合物;同时开展8种青叶胆品种的生药学研究,为扩大青叶胆药用植物资源奠定了基础。

4、发现告达亭和喹啉酮2个高活性衍生物分别作用于HBV启动子X和增强子ENI,以及增强子ENI和ENII,作用靶点不同于已有抗HBV药物。

5、在"重大新药创制"候选药物(2009ZX09103-108)资助下,开展了抗HBV化学药物1类新药泽泻醇酯临床前研究,包括药学、药效学、药理学,及初步药代动力学、安全性等,有望成为一类新型的抗乙肝药物。

该研究发表研究论文69篇(49篇SCI),20篇代表性/核心论文总IF=71.964,JCR前15%论文9篇,总引503次,他引331次(SCI他引291次,CSCD他引40次);获授权专利17项,1项转让(80万元)。同行专家认为从青叶胆中发现系列新颖獐牙菜内酯具显著抗HBV活性,为抗HBV研究提供了新机遇。

  1. 下载详细PDF版/Doc版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