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真菌毒素的绿色免疫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609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TS207.53 |
完成/联系人 | 何庆华 许杨 李燕萍 付金衡 涂追 |
来源省份: | 江西 |
完成单位: | 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 |
科研日期: | 2019 |
研究行业: | 技术检测 |
研究主题: | 食源性真菌毒素,化学污染物监测,免疫分析理论, |
入选计划: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 |
联系地址: | 江西省南昌市南京东路235号 |
传媒
全球近25%的农产品受到真菌毒素的污染,对食品原料及其制品中真菌毒素的含量开展准确快速、高效简便的监测对于控制真菌毒素的危险性及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本项目围绕食源性小分子化学污染物的绿色免疫分析理论的建立这个核心科学问题,以真菌毒素作为小分子化学污染物的研究模型。
获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品中常见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桔霉素、伏马菌素B1、呕吐毒素的单克隆抗体生产细胞株,以及所对应的真菌毒素抗原模拟表位,解决了真菌毒素半抗原的无害化替代这个关键问题。
提出了基于噬菌体展示二级突变肽库的抗原模拟表位亲和力分化策略,为获得与抗体靶分子具有不同亲和力程度的抗原模拟表位提供了新方法,相比基于传统抗原的免疫分析方法,该新体系的灵敏度提高了10~20倍。
创造性地提出真菌毒素抗原模拟表位与载体蛋白在生物体内进行融合表达,以融合蛋白作为传统真菌毒素全抗原替代物的新方法,成功地解决了化学合成小分子物质全抗原所面临的成本高昂、操作复杂、批次误差大以及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建立了基于真菌毒素全抗原模拟物的ELISA分析体系、胶体金免疫层析体系、斑点免疫分析以及电化学免疫传感体系。
实现了真菌毒素的免疫分析模式从传统的“依赖抗体分子来提升免疫分析体系的性能为主”到“全抗原与抗体分子协同促进免疫分析性能”的重大转变,从“高成本、污染型免疫分析模式”到“低成本、绿色免疫分析模式”的重大转变。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