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开花衰老的生理机制及切花保鲜技术研究》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60214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S685.11 |
完成/联系人 | 史国安 郭香凤 范丙友 施江 高双成 高水平 张国海 杨英军 孔蓓蓓 付正林 |
来源省份: | 河南 |
完成单位: | 河南科技大学 洛阳市神州牡丹园艺有限公司 |
所属部门: | 河南省教育厅 |
科研日期: | 2015 |
研究行业: | 蔬菜、园艺作物的种植 |
研究主题: | 牡丹,开花衰老规律,切花保鲜技术,花卉, |
联系电话: | 下载查看 |
联系地址: | 河南省洛阳市开元大道263号 |
传媒
应用植物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从理论上阐明了牡丹开花衰老过程乙烯和呼吸代谢变化规律,证明牡丹属乙烯敏感型,其开花衰老受乙烯调控;揭示了牡丹开花衰老过程糖代谢机理,己糖的转化与开花关系密切;研究了牡丹花瓣膜脂过氧化代谢机理,证明超氧阴离子是导致衰老的主要因子;克隆了牡丹ACS和ACO基因并构建了反义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确定了牡丹切花适宜采收期,开发出牡丹切花保鲜剂及配套保鲜技术,获得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创造出牡丹切花冷库安全贮藏期达到150天的世界记录。成果在河南洛阳和山东菏泽的多年应用,使牡丹切花走进北京奥运会,亮相上海世博会、参展2010台北世界花博会和2012荷兰世界园艺博览会。在2009年中国第七届花卉博览会上,牡丹切花共获得34个金、银、铜奖。牡丹切花已出口到新加坡和美国等地。2014年洛阳市洛龙区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内首个花卉出口示范区(牡丹芍药),对推动牡丹切花出口具有重要意义。已建成牡丹切花生产、贮藏保鲜与出口基地,项目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广应用前景广阔。完成人排序及对项目的贡献和工作量:史国安,第1位。主持人。在切花衰老机理及保鲜技术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占总工作总量70%。郭香凤,第2位。专题负责人。参加牡丹切花衰老机理及保鲜剂开发等研究工作。占总工作量70%。范丙友,第3位。专题负责人。负责基因克隆及表达载体构建;占总工作量70%。施江,第4位。构建反义ACO表达载体;占总工作量60%。高双成,第5位。参与牡丹开花衰老机理研究;占总工作量60%。高水平,第6位。克隆牡丹ACS基因;占总工作量60%。张国海,第7位。参加牡丹切花衰老机理研究;占总工作量60%。杨英军,第8位。构建牡丹反义ACO植物载体;占总工作量60%。孔蓓蓓,第9位。参与牡丹切花基地建设及技术推广;占总工作量50%。付正林,第10位。参与牡丹切花基地建设及技术推广;占总工作量50%。完成单位及排序:1、河南科技大学,2、洛阳市神州牡丹园艺有限公司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论文24篇(其中核心21)。推广应用情况:牡丹切花基地5000亩已批量生产,年供应牡丹切花3000万枝,累计经济社会效益28亿元。河南省将新发展切花牡丹种植面积6万亩,预计年产牡丹切花4亿枝,年经济社会效益将达120亿元。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