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智能化系列产品研发与应用》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587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R244.1 |
完成/联系人 | 张锐 孙晓玲 杨颉 |
来源省份: | 山东 成果说明 ➫ |
完成单位: | 青岛大学 |
所属部门: | 山东省教育厅 |
科研日期: | 2019 |
研究行业: | 医院 |
研究主题: | 小儿推拿,妇幼疾病,保健治疗, |
联系地址: | 山东省青岛市宁夏路308号 |
传媒
随着医疗改革和大众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追求绿色自然医学疗法,小儿推拿这一传统疗法焕发了生机,迅猛发展,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突出问题表现为:(1)从业人员参差不齐,技术操作不规范,穴位掌握不准确;(2)小儿保健治疗仪器匮乏,现有的小儿推拿方式主要是通过人工操作,患者必须到一定的医疗机构通过专业的医生来完成推拿治疗,故引发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少,高峰时间病人排队等待,看病难的问题;(3)小儿推拿人才培训配套设施缺乏,患儿家长及学习小儿推拿的学员希望迅速掌握推拿穴位的问题更加突出。
该项目顺应小儿推拿发展的良好前景,历时8年余研究,研发出一系列与小儿推拿相关的专利项目,结合小儿推拿工作原理,开发出适应于改善和促进患儿或大众健康的智能化系列产品,包括各种治疗妇幼疾病的医疗器具,及各大院校和培训机构的教学用具,具体进行了以下技术创新:
(1)针对从业人员参差不齐技术操作不规范,穴位掌握不准确的问题,对张汉臣小儿推拿的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创新性提出以左手虎口夹持穴位,精准定位的手法操作规范,采用真人实体摄影照片加以标定穴位的方法,用于书籍的配图,丰富了张汉臣小儿推拿基础理论,先后出版或参与出版专著《实用小儿推拿图册》、《张汉臣小儿推拿》、《小儿推拿学》三部,为推拿专业人才的培训提供了强大支撑,全国培训讲座20余场。
(2)小儿保健治疗仪器匮乏,看病难的问题,系统开展了一系列智能推拿设备的研发,逐步开发了各种实用的智能化按摩器具,包括:含有小儿推拿特定穴位模块的手套按摩仪、肠道胀气振动按摩装置、背部按摩装置、肠道水疗按摩装置、多功能婴儿哺乳椅、新型按摩背心、斜颈矫正装置,均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部分产品均已开展应用。
(3)针对小儿推拿人才培训配套设施缺乏的突出问题,研发设计了“手套按摩仪”小儿特定穴的教学模具,创新性将穴位设计在手套上,达到使初学推拿者短时间迅速精准定位穴位的效果,并获得外观专利,根据小儿推拿的理论,将手和前臂上若干个(如40个)穴位在手套的相应部位,即手套的外层标注穴位的名称和颜色,用点、线、面三种形式根据中医五行的理论配上不同的颜色,使用该教模后学员可以形象记忆穴位,解决了初学者和培训机构的难题。
该项目现已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发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出版著作8部,其中主编小儿推拿的培训教材5部,参编3部;主办省级继教班3年,普及医院64家,其中博士8人,硕士22人,全国培训讲座20余场,人员达7000人,培训了大量优秀专业推拿人才,且已在国内4家医疗单位推广应用,并与一家企业达成合作,并投入生产,且在部分孕婴童生活馆及小儿推拿馆投入使用当中,社会效益显著,已获批青岛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果说明
1、该项目就所研究的内容出版专著8部,发表论文1篇;已获得发明专利授权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5项,外观专利授权1项。 2、负责人张锐多次参加国内学术交流,2017年8月参加在英国伦敦参加中欧学术会议并大会发言,任省中医健康养生大讲堂授课专家,任山东省中医药学会小儿推拿副主任委员,青岛市小儿推拿研究会副会长等,在全国各地讲座20余场,人员达7000人,主办省级继教班3年,普及医院64家,其中博士8人,硕士22人,广泛传播其理论成果。 3、2018年5月成功获批了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张氏小儿推拿技法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