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发和再发禽流感病毒传播与进化规律研究》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573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S855.3 |
完成/联系人 | 史卫峰 高福 刘翟 毕玉海 陈全姣 |
来源省份: | 山东 |
完成单位: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
所属部门: | 山东省教育厅 |
科研日期: | 2019 |
研究行业: | 畜牧服务业 |
研究主题: | 禽流感病毒,动物疫病传播,孵化器, |
联系地址: | 山东省泰安市长城路619号 |
传媒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A类动物疫病,可跨宿主感染哺乳动物甚至人类,人感染后死亡率可达60%。禽流感病毒长期在中国传播与流行,2013年以来中国发现了多种新的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型别,造成700多例感染者死亡,给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1.主要研究内容:
(1)新发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在中国的传播与进化规律。
2013年以来,H7N9等多种型别新发禽流感病毒先后在中国报道了人感染病例。在前期揭示了中国新发H7N9禽流感病毒起源的基础上,完成人进一步研究发现其内部基因来源的多样化是导致其计算进化速率快的真正原因(代表性论文5)。通过对大量H7N9和H5N6禽流感病毒基因组进行研究,完成人还发现H7N9病毒的表面糖蛋白基因起源单一并持续进化,H5N6病毒的表面糖蛋白基因分成两个家系,但它们的内部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均随着病毒的传播在增加,呈现出动态重配的规律,并鉴定出60多种新的病毒重配基因型(论文2、3、7)。
(2)H9N2在新型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产生中的作用。
通过对大量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序列进行研究,绘制了中国禽流感病毒的地理分布图(论文8);根据H9N2禽流感病毒在中国的广泛分布和流行,以及其与新型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内部基因的相似性,提出了携带H9N2禽流感病毒的家禽作为新型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产生的孵化器的观点,强调了活禽市场在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论文1)。
(3)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全球传播和跨宿主传播规律研究。
通过对大量H5N1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基因序列进行研究,构建了H5N1禽流感病毒全球传播网络,明确了不同地区在H5N1传播网络中所起的作用,并发现其与季节性人流感传播规律不同,全球潜伏和本地潜伏是其主要特征(论文4)。课题组全球首次从狮子中分离鉴定出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并研究了病毒的遗传特征(论文6)。
2.发现点及科学价值:
完成人揭示了新型感染人的H7N9及H5N6禽流感病毒的遗传多样性及传播规律,创新性地提出了禽流感病毒基因组动态重配理论;提出了携带H9N2禽流感病毒的家禽(特别是鸡)是新型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孵化器的观点;构建了H5N1禽流感病毒全球传播网络,提出全球潜伏和本地潜伏是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传播的主要特征;全球首次从狮子中分离鉴定出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这些成果揭示了中国禽流感病毒传播与进化规律,为新发和再发禽流感病毒的快速诊断、制定正确的防控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对降低人感染禽流感风险、保障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3.同行引用及评价:
截止2016年底,被提名完成人发表禽流感病毒传播与进化研究论文27篇,其中在Lancet等SCI杂志发表论文21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175,被引1000余次。基于上述部分成果,完成人获得2016年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获得第十一届山东省青年科技奖。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