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N和EGFR在子宫内膜腺癌表达意义研究》

点击下载 ⇩

课题来源与背景:国内外研究表明,RON及其变异体参与了一些上皮性肿瘤的发生机制,RON与EGFR在肿瘤发生中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及协同作用。该项目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法和PCR等方法研究RON和EGFR在子宫内膜增生病变和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探讨二者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根据RON和EGFR在子宫内膜腺癌的表达特征和临床随访资料分析了解它们与该病术后生存、复发等预后的相关性。研究目的与意义:通过检测RON和EGFR的基因表达、mRNA水平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分析这两种标记物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特征,结合临床随访资料分析它们与该病术后生存率、复发率的相关性,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寻找治疗靶点、研发靶向治疗新药确立基础。填补国内、外在这方面研究的空白。主要论点与论据:论点: (1)、分析子宫内膜腺癌中RON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特征及相互关系;从该途径来地阐述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机理 (2)、子宫内膜腺癌中RON和EGFR的表达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3)、子宫内膜腺癌中RON和EGFR的表达特征与子宫内膜腺癌的生存和复发等预后作用。(4)、探讨在肿瘤的治疗中考虑RON与EGFR都是酪氨酸激酶受体以及之间相互作用,进行联合靶向治疗的可行性。论据: 子宫内膜腺癌中RON和EGFR表达的调控机制研究。创见与创新: (1)、从基因到蛋白,系统检测RON和EGFR在子宫内膜腺癌和不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组织的异常表达。(2)、RON和EGFR的异常表达和子宫内膜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 多种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的联合检测技术,是国家鼓励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经济效益明显。若能发现原创性、突破性结果,可申请技术专利。后续研究中可商品化,作为早期诊断甚至疾病筛查的工具,亦可在此基础上研发新型靶向基因治疗药物,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改进该病的治疗可节省大量的医疗经费,减轻社会负担和家庭负担,符合医疗改革的要求,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

  1. 下载详细PDF版/Doc版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