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非线性介质的全光信号的产生、放大与转换理论研究》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54408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TN929.11 |
完成/联系人 | 张丽佳 刘博 忻向军 王拥军 张琦 尹霄丽 余重秀 |
来源省份: | 北京 |
完成单位: | 北京邮电大学 |
科研日期: | 2014 |
研究行业: | 电信 |
研究主题: | 光纤通信,通信网,调制器, |
联系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 |
传媒
该项目属于光纤通信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在以光的复用技术为基础的现有通信网中,网络的各个节点要完成光/电/光的转换,由此产生了通信网中的“电子瓶颈”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全光网的概念应势而出。所谓全光网,是指从源节点到终端用户节点之间的数据通信整个过程均在光域内进行,即端到端的完全的光路,中间没有电信号的介入。因为在整个传输过程中没有电的处理,所全光网的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被大大提高了。然而,全光网的大规模应用还面临许多挑战,其中全光信号的产生、放大和转换是关键技术难点与重点。项目组针对这些技术难点与重点,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项目组研究新型的全光信号产生理论。取得了如下发现点:提出了基于光子集成InP光调制器的灵活全光信号产生理论。科学价值:打破了DAC和电FPGA的限制,减轻离散组件的复杂性,降低器件成本,提高了信号速率。项目组研究通过拉曼放大以及参量放大实现全光信号的宽带、底噪放大。取得了如下发现点:项目组提出了用来分析喇曼光纤放大器时域特性的“不完全场分析方法”的数学模型,提出了简单叠加数值计算法确定多个泵浦源的波长与功率的方法。项目组建立了完善的参量放大理论模型和仿真模型。取得的科学价值如下:研制成功适用全光信号长距离传输的宽带、低噪声喇曼光纤放大器。得到了最高增益46dB的参量放大开关增益,带宽可以达到110nm。项目组研究高效、宽带全光信号转换理论。取得了如下发现点:提出了二氧化硅光子晶体光纤中基于简并四波混频技术的高效、宽带全光信号转换理论。取得的科学价值如下:处理的信号速率达到了10Gbit/s,误码率为10-9时其功率损失仅为1.2dB,同时实验中产生了高简单而小巧近紫外超短脉冲源,它可以应用到基础物理和应用科学领域,对通信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项目组基于该项目发表SCI论文72篇,SCI总引用167次,其中他引102次,发明专利6项。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