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红菌素医治皮肤病(癌)的研制及产品化》

点击下载 ⇩

竹红菌素[Hypocrella bambusae(B.et Br) Sace]:寄生於箭竹和其他竹子上的真菌,特产于中国贵州、四川、云南等省,其资源开发十分重要,早期在贵州、四川、云南地区用于民间验方。这是中国首次发现并首次用于皮肤病(癌)的光疗医治中药。分子结构、光敏动力学基础研究:经过十多年的临床试验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色谱-质谱(GC-MS)、核磁共振谱(NIMR)、紫外的荧光光谱(UV,FS)等分析及分子结构鉴定,在竹红菌中具有医药特效的光敏物质为竹红菌甲素(HA)和竹红菌乙素(HB),属苝醌类物质,清华大学已鉴定出分子结构及其自敏氧化状态的瞬变分子结构。数年来,清华大学对HA和HB的光化学性质、自敏光氧化中间体及其反应动力学,以及竹红菌在含氧溶液中光照产生的稳定性和半醌负自由基特性等进行研究,对其化学结构和药效机理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与国内有关单位对药源及其相关性质合作进行深入研究,以解决更大量生产问题,为其大规模商品化生产并在国际上推广提供了依据。竹红菌素的药用效果的临床试验:竹红菌素已在下列五个方面具有特殊的疗效和功能:外阴白色病变(white lesions of vulva)原称女阴白斑症,是妇科常见病之一。过去曾采用手术治疗,但复发率很高,达58.3%,病人十分痛苦,是一种顽固难治病。用HA配制成膏后,经过312例患者临床试验,疗效达97.12%。全部治疗的病例,至今未发现癌变者;治疗后妊娠分娩者10例,小孩均健康。国内对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一型“皮肤淀粉样变苔藓”尚无效果很好的疗法。而采用竹红菌素治疗,即对37例患者进行竹红菌素光化学治疗,临床试验疗效达到97.3%。竹红菌光化学治疗肥厚性瘢痕:对62例患者进行临床试验,疗效达98.4%。其中有54例为烧烫伤后瘢痕,手术后瘢痕8例,对手术后瘢痕疗效最高。使痒痛减轻或消失,瘢痕缩小、变软、变平,平衡、功能障碍全部或大部改善。经临床试验发现,HA能杀灭肿瘤细胞并富集在肿瘤组织处,显示了其药物功能。HA和HB的荧光光谱生产两个光谱带,F1带和F2带。可作为瘤诊断的有效手段。对皮肤抗皱纹、去斑痕、防衰老均有明显疗效,是高级、自然的保健品。

  1. 下载详细PDF版/Doc版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