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形势下中美棉花及产品的风险控制》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4394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S481.8 |
完成/联系人 | 董锁拽1 周文龙2 谢文3 |
来源省份: | 浙江 |
完成单位: | 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丝类检测中心1 浙江理工大学2 浙江省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3 |
所属部门: | 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
科研日期: | 2018 |
研究行业: | 农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
研究主题: | 棉花,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
传媒
该项目通过对进境棉花农药残留的研究,建立了中美棉花的贸易风险控制体系,为进口棉花的质量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并为设置对美技术壁垒发挥重要作用。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首次建立了棉花中8大类89种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除草剂等农药的系列检测方法,形成全面的国家棉花农残标准检测体系。上述方法的建立及相关检测体系的形成使国家棉花农残检测更具全面性、针对性,并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2.首次进行进口棉花中特有的噻苯隆、脱叶磷、敌草隆、丙溴磷和扑草净五种棉花脱叶剂农药与棉花结合的毒性分析,研究棉花在种植过程、自然环境及传统纺织加工洗涤护理条件下关键农药在其上的吸附、迁移和水解性能,建立了棉花用农药毒理分级体系。
3.首次建立进口棉花质量安全体系,开展进口美国棉花的检验监管,实现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为中国政府商务贸易提供技术支持。
该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发布标准4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及国际会议论文6篇,出版著作1本。
项目的研究成果在行业内获得推广,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对棉花进行农残控制的要求,逐步改变棉花质量评判标准由美国等发达国家制订的局面。研发的棉花农残检测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上海、山东等检验检疫局,全面提升了棉花相关检测技术水平。
2.有效保障进境棉花的卫生安全。2015-2017年,对浙江省内55859吨、价值9650.42万美元的进口棉花实施监管,草甘膦农残超标达49批,占17%,乙烯利农残超标达5批,占2.9%,对上述问题棉花进行风险评估与预警。
3.为省内棉制品企业保驾护航。积极为企业提供棉花农残检测服务,并指导企业在棉制品加工环节开展棉花农药消解处理,提升产品质量,降低产品安全问题的风险。
4.研究成果在业内具较高影响力,多次应邀参加国际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在检验检疫系统的工作会议上作专题发言,成果获得《国门时报》等媒体的报道。
5.促进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该项目的研究,共培养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3名,晋升高级职称3名。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