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异花莲种质的评价及长花期秋荷系列新品种的选育与应用》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438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S645.1 |
完成/联系人 | 杨美 刘艳玲 杨东 邓显豹 徐立铭 |
来源省份: | 湖北 |
完成单位: |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
所属部门: | 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 |
科研日期: | 2019 |
研究行业: | 蔬菜、园艺作物的种植 |
研究主题: | 花莲,水生经济植物,品种选育,藕莲, |
联系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磨山 |
传媒
该项目属于农业领域,涉及到植物新品种的创制及应用。
莲是中国重要的水生经济植物,根据农业用途分为花莲、子莲和藕莲。其中花莲以花色和花型等观赏性状丰富多变,而深受大众喜爱,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但因其于酷热盛夏(6-8月)开花,错过春秋旅游旺季,严重影响莲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因此,改良莲的花期性状,创制出整体花期延长至秋季的新品种(花期6-10月),可满足民众秋季赏荷的需求,经济社会效益巨大。该项目开展了花莲种质资源评价、观赏性状的分子机制研究、新品种创制,最终选育了花期延长至秋季的秋荷系列新品种,并构建了莲高效育种技术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收集和评价了世界范围的花莲种质资源,获得了观赏性状优异的花莲种质。在莲全球分布地(中国、日本、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收集了花莲品种和野生资源970份;调查了花莲种质花色、瓣型、花期等观赏性状,完成了AFLP、SSR和SRAP分子标记鉴定,首次绘制了花莲DNA指纹图谱,构建了涵盖花莲90%遗传多态性的核心种质库。
2、基于莲基因组学和观赏性状的分子机理研究,开发了用于花莲分子育种的功能标记。完成了千年古莲'中国古代莲'的基因组测序和注释,绘制了世界上首张莲基因组参考图谱,构建了第一张莲遗传连锁图,建立了莲基因组数据库;率先开展了花色、瓣型、花期(地下茎发育)的关联分析和比较转录组学研究,鉴定了各性状关联的候选基因,开发了观赏性状的特异功能标记。
3、莲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和长花期秋荷系列品种的选育。利用观赏性状的功能标记,建立了“杂交育种-分子育种”的莲高效育种技术体系。通过将重要花莲种质美洲黄莲和热带莲的黄花、长花期等优异性状基因导入温带莲,创制了一系列花色花型新颖、花期延长的莲新种质材料,其中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花期可持续至10月下旬的秋荷系列新品种9个,突破了只能夏季赏荷的季节限制,实现了秋季赏荷的目标。
项目实施期间,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项,审定省级品种1个,国际登录荷花新品种9个,发表学术论文18篇、专著1部。秋荷系列新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在湖北、江西、江苏、安徽等省累计推广面积2260亩,新增利润4000万元。该项目所培育秋荷极大地延长了莲的观赏期,突破了夏季赏荷的季节限制,促进了花莲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对花莲品种升级和产业转型具有重大的意义。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