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哮病)中医药分证治疗研究》

点击下载 ⇩

该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为医学科学。

该项目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支气管哮喘)能力建设项目主要研究内容。获国家新药批件、安徽省科技成果、中华中医药学会奖励共5项,技术转让1项。先后发表论文56篇,出版著作4部。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5名。

支气管哮喘属于中医“哮病”等的范畴,开展哮病的中医药分证治疗研究研究意义重大。研究团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重点学科中医肺病学科,中医药防治哮喘的研究为重点学科重要研究方向。该项目基于对肺系古今哮病相关知识的提取,开展哮病的中医药诊治技术、中药复方构成、核心组合、主治的挖掘分析,为临床辨证用药的共享及哮病治疗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该研究团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课题组率先提出了肺气虚证的分级分度概念,结合临床实践阐释了哮病肺气虚证的内涵和临床病证特点。课题组认为肺气虚损,则致阳虚阴盛,气不化津,痰饮内生,或气虚日久致阴虚阳盛,热蒸液聚,痰热胶固而致哮病发生发展。在对哮病本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哮病的不同证型,分别采用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不同干预方法。鉴于此,课题组在临床研究设计了针对哮病寒哮证,予以平喘宁(由麻黄、苏子、杏仁、半夏等组成)温肺散寒,止咳平喘;针对哮病风痰证,予以化痰降气胶囊(白芥子、紫苏子、白前、金沸草等组成)化痰降气、宣肺平喘;针对哮病寒包热哮证,予以麻芍平喘汤(麻黄、细辛、五味子、钩藤、赤芍等组成)解表散寒,化痰平喘;针对哮病肺肾气虚证,予以阳和平喘颗粒(麻黄、熟地黄、旋覆花、白芥子、五味子、巴戟天等组成)温肾宣肺,化痰平喘,扶正固本。以上方药中化痰降气胶囊获得国家新药批件并完成技术转让,阳和平喘颗粒已成为该院院内制剂使用多年。诸药临床使用均有明显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延缓或阻断哮病的病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医疗支出等,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彰显了中医药防治哮病的优势。

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建立哮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通过组织病理学、肺功能、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开展以上制剂的动物实验研究。研究表明中药复方可以不同程度减轻气道炎症反应,缓解气道平滑肌痉挛而发挥治疗哮喘的作用。该研究开展了针对哮病不同证型、不同阶段的中药复方制剂研究,具有较强理论创新优势及明显的临床疗效,部分研究已完成成果转化,凸显了产学研结合优势,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具有较好的临床示范作用。

  1. 下载详细PDF版/Doc版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