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演进新机制及分子诊疗新靶标的研究》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42705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R575.04 |
完成/联系人 | 张莉萍 吴忠均 黄世峰 陈辉 向瑜 |
来源省份: | 重庆 |
完成单位: | 重庆医科大学 |
科研日期: | 2015 |
研究行业: | 医院 |
研究主题: | 肝脏疾病,临床诊断,肝癌防治, |
联系电话: | 下载查看 |
联系地址: | 重庆市渝中区医学院路1号 |
传媒
该项目属肝脏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通过筛选鉴定肝脏葡萄糖代谢的关键转录因子,探讨了Fox转录因子调控肝脏葡萄糖代谢的分子机制,并深入研究了Fox转录因子、DNA甲基化和miRNA等在“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癌”演进中的分子机理;以演进相关miRNA和蛋白分子为基础,建立了早期筛查肝病的临床检验新方法,并挖掘出临床肝病的血清分子诊疗新靶标,实现了肝病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的蜕变。获得以下原创性结果:首次揭示Fox转录因子调控肝脏葡萄糖生成的分子机制:发现Foxa2为调控肝脏葡萄糖生成的分子开关,从理论上更新了肝脏葡萄糖代谢机制。研究结果发表在Cell Metab等期刊。深入探讨了Fox转录因子和miRNAs等分子在肝病演进中的新机制:明确了Fox转录因子、miRNAs异常表达参与“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癌”演进的分子机制;首次阐释了DNA甲基化下调抑癌基因PCDH10表达而促进肝癌的发生;发现病毒感染相关性肝癌演进的新机制(HBx/miR-221/ER-α和HCV-Core/miR-152/Wnt),为“表观遗传学失衡纠正策略”用于肝癌防治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研究结果发表在Clin Exp Med等期刊。建立了肝病早期筛查的临床检验新方法,并确立miRNA诊疗新靶标:自主建立了快速检测循环DNA和miRNA的定量PCR检测方法,发现循环miR-122和miR101分别为肝纤维化和肝癌早期诊断的新靶标,并在大样本中国人群发现miRNA-499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癌易感性相关,为肝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和疗效预测提供了检验新方法和新靶标。研究结果发表在Plos one等期刊。确立了乙型肝炎病例进程中新的血清免疫标志物:首次明确了血清可溶性共刺激分子CTLA-4、CD28及IL-17表达在乙肝患者病理进程中的临床意义,解析了乙型病理进程中血清免疫学标志物与HBV基因型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对HBV感染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和疗效预测。研究结果发表在Microb Pathog等期刊。该课题历时11年,在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下完成。共发表论文41篇,其中SCI论文16篇,SCI论文总影响因子50.98,平均3.19/篇,SCI引用174次;8篇代表性论文的总影响因子33.04,平均4.23/篇,SCI他引143次,包括Cell、Nature和Science等顶级期刊。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