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保护控制关键技术研究、成套设备研制与应用》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42136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TM63 |
完成/联系人 | 郑玉平 吴崇昊 赵亮 潘书燕 杨志宏 吴通华 周华良 吴海 曹团结 姚刚 侯喆 |
来源省份: | 江苏 |
完成单位: |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电力公司 江苏省电力公司苏州供电公司 国网宁夏电力公司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
所属部门: | 南京市科委 |
科研日期: | 2015 |
研究行业: | 电力供应 |
研究主题: | 智能变电站,保护控制设备,智能电网建设, |
入选计划: | 火炬计划 |
联系电话: | 下载查看 |
联系地址: |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诚信大道19号 |
传媒
智能电网是世界各国电力工业应对全球能源与环境问题的共同选择,智能变电站、坚强电网网架是智能电网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智能电网建设带来的电力规模化集中汇集、大容量远距离跨区域传输、受扰行为复杂等运行特性,给大电网安全稳定提出了新的课题,如:特高压线路使电容电流影响差动保护灵敏度的问题日益突出;同杆并架线路引起的电磁环网易形成弱电强磁环境,已多次造成区外故障纵联零序保护误动;电网容量增大使电网衰减常数不断变大,引起电流非周期分量衰减缓慢,已出现多次单相故障非故障相CT饱和导致的母差、线路差动误动。其次,智能变电站建设也给保护控制领域带来了新的要求:如:智能变电站保护控制设备的站内、站间同步问题;一次设备智能化带来的各种新需求;系统管理模式变化带来的新需求等。项目团队经过数年刻苦攻关,开发了适用于110kV~1000kV智能变电站保护控制设备统一平台,支持保护、测控、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稳控、时钟等各类二次设备,研制了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母线保护、多功能综合测控等系列成套设备,搭建了研发、生产、工程为一体的产品应用体系,并取得多项关键技术创新和保护原理突破:研制了线路差动阻抗继电器,解决了超(特)高压长线路电容电流补偿的难题,填补了可控高抗线路保护原理的空白。提出单通道条件下线路纵差和纵联距离无缝切换机制,提高保护适应复杂通道状况的能力,降低了主保护退出运行的概率。基于加零序电流分量合成的专用样本电流,提出了采用谐波、波形间断、基于比幅的波形对称的复合判据,实现了励磁涌流按相闭锁,确保变压器空投不误动和内部故障快速动作。提出了差流过零和间断特征识别CT二次拖尾的方法,解决区外故障切除引起母差误动问题。提出了用故障相电气特征量作为非故障相动作方程制动因子的方法,确保非故障相饱和时,线路、主变、母线差动保护不误动。提出了数据硬实时交换、功能模块板间平滑迁移、实时全景数据调试等方法,构建智能站保护控制成套设备统一平台,实现全站二次设备平台共享,大幅节约成本,提高运维效率。首次在单台装置上实现了测控、计量、同步相量功能的优化整合,减少了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投资和维护成本。项目获授权专利33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获软著1项;出版著作2本;发表论文18篇。项目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以程时杰等院士为主任的鉴定委员会认为总体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项目获2014年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核心发明专利获国家电网公司专利一等奖。项目被列为2014年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项目成果已在1000kV淮南特高压站、750kV西安南、500kV苏州车坊变、220kV新疆喀什变、110kV镇江陵口变等数百座变电站以及巴西、印尼等海外市场得到广泛应用,并成功应用于国内首个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和首个配送式变电站。累计销售12000余套,实现收入13.41亿元。提升了变电站的智能化水平、可靠性和资源使用效率,有力的支撑了中国特高压互联电网建设和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电工装备制造企业国际核心竞争能力。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