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研究及应用》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40590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R746.1,R2-031 |
完成/联系人 | 李广文 保艳 周兴莲 庞松 方雪 韦祖元 王玲 黄泰琼 朱绍珍 |
来源省份: | 云南 |
完成单位: | 文山州中医医院 |
所属部门: | 文山州科学技术局 |
科研日期: | 2015 |
研究行业: | 医院 |
研究主题: | 重症肌无力,中西医结合治疗, |
联系电话: | 下载查看 |
联系地址: |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振兴路 |
传媒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世界性医学难治病之一,患病率为50人/10万,国内患者达65万人,据该项目《科技查新报告》:"据统计,中国约有200~300万。"其致残率及致死率极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项目主要完成人自1994年至今一直潜心研究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重症肌无力,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使用的国家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辑,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5年版)中"重症肌无力"章节的相关诊疗内容与临床实际尚不符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两个标准、一个空白):一是"重症肌无力西医诊断标准"繁杂不宜掌握且部分检査项目一、二级医院一般不能完成,势必造成临床上不同程度的误诊和漏诊;二是"重症肌无力中医辨证标准"辨为5种证型只按中医"痿证"一病而辨,而"重症肌无力"虽属于中医"痿证"范畴,但据其临床表现和疾病的不同阶段,可属于中医的不同病证,如"睑废"、"视歧"、"头倾"等,故该标准既不适用于重症肌无力中医临床也不能涵盖该病的中医证型;三是尚无"重症肌无力中医辨证与西医分型",导致中医、西医缺失深层次的结合思维。对此,项目主要完成人以"两个标准的修订、一个空白的填补"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组成课题组,形成"中西医结合诊治重症肌无力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于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随机纳入来自全国各地的重症肌无力患者120例按项目所制定的"重症肌无力简易诊断标准"、"重症肌无力中医辨证标准"及"重症肌无力中医辨证与西医分型结合标准"三个课题进行。结题后该项目荣获文山州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研究及应用"将该获奖项目(即《中西医结合诊治重症肌无力应用基础研究》)推广运用于临床(也是该项目的延伸即把应用基础转化为临床应用),诊治了自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含获奖项目中的病例)来自全国各地及部分国家的重症肌无力患者275例,获得满意疗效。为解除患者的痛苦,减轻患者家庭负担,构建和谐社会,同时也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显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造福人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该项目在文山州政府的关心下,先后拨给科研、人员培养等经费60万元,使项目主要完成人于全国中医医院率先创建了"重症肌无力专科",带出了一批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团队,惠及了来自全国乃至部分国家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值得一提的是,文山州八县(市)的重症肌无力患者还得到了政府的关爱,其医保均纳入"慢性病"管理。同时,成立的重症肌无力专科,注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近三年产生经济效益1619万元,其中门诊368万元、住院1251万元;门诊10200人次,住院1802人次。对医院具体而言,直接为医院业务总收入的增长及医院门诊人次的增加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