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生宙古气候转型过程中的重大地质事件及其高精度时间标尺》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3848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P467,P541 |
完成/联系人 | 黄春菊1 肖国桥1 朱宗敏1 季军良1 殷鸿福1 |
来源省份: | 湖北 |
完成单位: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 |
科研日期: | 2018 |
研究行业: | 自然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
研究主题: | 气候变化,磁性地层年代标尺,天文旋回理论, |
联系电话: | 下载查看 |
联系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
传媒
该项目属于地球科学领域。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一直是国际上重大的前沿科学问题和政治热点。特别是显生宙以来气候变化的成因机制及其发生的精确时间仍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在国家973计划和国家基金项目等支持下,通过深时地质记录的天然档案,利用天文年代学及磁性地层学,重建地球演化过程,揭示气候变化的驱动机制,发展了天文旋回理论,推动了地层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主要科学发现如下:
1、首次确立了~2.5亿年从冰室向温室气候转变时期的高精度天文年代标尺,发现了不同级别旋回最小值重合现象,揭示了天文因素对气候变化和生物演化的驱动机制,提出了最大生物灭绝的两幕三阶段模式,为解决生物灭绝时间和成因机制争议提供科学依据。被美国科技新闻网科学方法与探索栏目作为科学研究亮点专题报道。
2、建立了~1.8亿年温室期大洋缺氧事件发生时的高精度天文年代标尺,发现了事件前后天文轨道主导参数的变化规律,揭示了天文因素对全球变暖和大洋缺氧的驱动机制,首次提出了白垩纪以来华南板块没有发生大规模纬向移动的论断,被认为比火山爆发更好地解释了大洋缺氧事件。
3、确立了新生代从温室向冰室气候转变时期的高精度磁性地层年代标尺,探明了两大环境变革期(~34Ma、26-20Ma)青藏高原隆升对东亚季风气候演化和亚洲内陆干旱化的影响机理,为气候转型期的季风气候演化提供了重要的时间约束。
8篇代表性SCI论文均发表在地学权威期刊上,平均IF为6.06,其中4篇发表在Nature Index的Geology、EPSL和JGR期刊上,被40个国家/地区的300多家机构的学者在100多种期刊上引用375次,其中SCI他引241次,被美国科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Samuel Bowring教授等在Science、NatureGeo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Geology和EPSL等期刊上正面引用和评价。受邀在AGU、AAPG等国际会议作报告10多次,获国家优青、湖北省杰青和AAPG奖,培养的学生获李四光优博和湖北省优博等。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