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多模态物理技术在脑胶质瘤精准诊治中的创用》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3569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R730.264 |
完成/联系人 | 吴南 李飞 冯华 陈图南 王与烨 王化斌 徐德刚 汪攀 吴西 颜识涵 尹怡 胡胜利 朱明 兰川 王俊伟 |
来源省份: | 重庆 |
完成单位: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天津大学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重庆名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重庆市华鼎现代生物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
科研日期: | 2018 |
研究行业: | 医院 |
研究主题: | 脑胶质瘤,光动力治疗,治疗方法, |
入选计划: |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973、863 |
联系地址: |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 |
传媒
脑胶质瘤作为颅内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在手术、放疗、化疗等传统治疗效果不理想,基因、免疫、靶向治疗等新方法进展较慢的现状下,“尽可能保护神经功能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切除肿瘤”仍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但脑胶质瘤侵袭性生长的特性导致切除范围受限是术后复发的根本原因。该项目针对“脑胶质瘤侵袭性生长”这一关键问题,在国家“973”、“863”、“十二五”支撑计划等的支持下,创用多光谱/偏振光谱、太赫兹、生物电场、国产光敏剂光动力治疗等新型多模态物理技术。取得如下创新性成果:
(1)针对胶质瘤侵袭性生长,难以确认手术边界的关键问题,率先搭建双源CCD多光谱/偏振光谱成像系统和反射式医用太赫兹检测系统,实现了术中实时无标记脑胶质瘤和脑功能区精准定位,将功能区定位精度由传统的厘米级提高到毫米级。发表论文108篇,获得国家专利13件,开发新型成像系统2套。
(2)针对侵袭进入脑组织而无法全切的胶质瘤,率先建立基于国家I类新药喜泊汾的荧光引导显微手术与术后光动力治疗脑胶质瘤的新方案。在提高肿瘤切除程度的同时,为清扫无法全切的累及功能区的胶质瘤提供了新方法。发表论文39篇,获得国家I类新药证书,获得国家专利1件,研究结果被国际光动力治疗指南引用。
(3)首次发现在改变电场参数的情况下可诱导胶质瘤细胞定向迁移,从而缩小肿瘤侵袭范围;建立了国内首套体外交变电场治疗脑胶质瘤的装置,明确了其敏感参数;创新地将生物电场应用于脑胶质瘤的抗侵袭治疗。发表论文41篇,获得国家专利8件,开发电场加载装置1套。
该项目共发表论文188篇,其中SCI、EI收录155篇,他引905次;主译专著1部,主编专著2部,参编15部;获得国家专利22件。在国内外报告50余次,医用太赫兹诊断仪入选第九届国际军民两用技术博览会。研究成果在34家单位推广应用。项目实施采用了“立足重庆、联合全国”的多学科交叉研究模式,建立“产学研医用”一体化的研究体系,成立了“重庆市高分辨三维动态成像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综合应用新型物理技术治疗脑胶质瘤,全切除率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所取得成果获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在重庆各级医院示范应用;在2017年“商务部发展中国家颅脑疾病防治与管理研修班”上对11个国家神经外科医生进行培训,促进了重庆市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升了国际影响,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