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早期诊治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3094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R737.33 |
完成/联系人 | 马丁1 张庆华2 邢辉3 李双1 廖书杰1 田训2 汪辉1 吴鹏1 丁文成1 祝达1 王常玉1 高庆蕾1 陈刚1 魏军成1 李科珍1 |
来源省份: | 湖北 成果说明 ➫ |
完成单位: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1 武汉市中心医院2 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3 |
科研日期: | 2018 |
研究行业: | 医院 |
研究主题: | 宫颈癌,流行病学调查,肿瘤治疗, |
联系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 |
传媒
宫颈癌严重危害妇女健康。深刻挖掘宫颈癌发病分子机制,研发早期诊治新策略,确实改善患者预后是亟待解决的重大临床问题。
1.首次向世界证明HPV特定整合位点的存在,创新设计分子剪辑技术使宫颈癌前病变有效逆转-分子水平治疗,从源头阻遏疾病发生。国际上首次证实HPV基因特定整合入宫颈细胞是致癌关键,报道三个高频整合位点HMGA2,DLG2和SEMA3D与宫颈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Nature Genetics 2015)。创新设计转录激活效应因子核酸酶(TALEN)对整合位点进行分子剪辑(J Clin Invest.2015,封面文章);首次设计靶向HPV16/18 E7锌指核酶(Clin.Cancer Res.2014)及sgRNA指引CRISPR/Cas系统(Biomed Res Int.2014)使癌基因片段崩解,宫颈癌前病变逆转,有望取代传统宫颈锥切手术。
2.在全国范围内对宫颈癌患者进行了10年流行病学调查,构建大型标本库和患者电子信息库,成功搭建中国人自己的宫颈疾病研究平台(Arch Gynecol Obstet.2015,Front Med.2014)。通过对这些样本的深入研究,首次报道中国高危型HPV16/18型感染分布特点绘制了中国HPV感染型别图谱(Cancer Med.2017);开创性建立宫颈癌手术病理分期体系及相应评分系统(Oncotarget
2016);首次整合42个宫颈癌高危SNPs位点(BMC Med Genet.2015),为宫颈癌高危患者的早期甄别和精准诊疗提供契机,为制定中国人自己的诊疗指南,甚至让该指南领跑世界奠定基础。
3.率先提出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个体化治疗方案及保护宫颈癌患者器官的治疗理念-肿瘤治疗与生殖功能保护兼顾是肿瘤治疗理念的革新。率先提出先期化疗即新辅助化疗,改变既往宫颈癌广泛根治术和放疗对女性内生殖器的损伤;对有生育要求的年轻患者,先期化疗后,若宫颈病理示癌灶消减、腹腔镜淋巴结活检阴性,则可保留子宫和卵巢。自2008年至今已有12位保留生育功能的宫颈癌患者成功分娩。(PLoS One.2016,Asian Pac J Cancer Prev.2015)。
应用推广:
该项目在宫颈癌诊治领域有多项国际首次发现和原创技术,已在全国21个省市、32家三甲医院推广应用,显现极高应用价值和良好社会效益,应用规范已写入人民卫生出版社教科书和国家卫生部编撰的《宫颈癌防治指南》。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Genetics,JCI等国际一流杂志并得到高度评价。
成果说明
该项目已获2项国内外发明专利,在中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多家权威三甲级医院推广应用取得了令人的满意的临床疗效。所建立的宫颈癌先期化疗新理念已在全国广泛推广应用。该项目多名完成人员应邀国际学术会议作专题报告10次,大会发言5次,并在2018年国际妇科肿瘤年会举办宫颈癌专题研讨会。作为国家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组织全国性妇科肿瘤诊治专题会议8次,举办各类学习班14期,参加人员达5000余人次,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宫颈癌防治工程项目”并构建了宫颈癌遗传预警摸型,首先在湖北省五峰县宫颈癌高发区(该地区宫颈癌发病率为北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