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非编码RNA在HBV感染性微环境中促进肝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3055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R735.7 |
完成/联系人 | 孙树汉 杨富 袁继行 王芳 黄金凤 |
来源省份: | 上海 |
完成单位: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科研日期: | 2018 |
研究行业: | 医院 |
研究主题: | 肝癌,肿瘤诊断,肿瘤治疗, |
联系地址: | 上海市杨浦区翔殷路800号 |
传媒
原发性肝细胞癌是中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探索研究新基因的功能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对揭示肝癌分子机制、设计治疗药物及判断预后,进一步提高中国肝癌诊断、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以往的研究中重点关注编码蛋白基因的功能,而忽视了长非编码RNA(longnon-coding RNA,lncRNA)基因的功能。课题组近年来利用高通量测序、生物信息学等手段系统地确定了肝癌组织中特征性表达的lncRNA,并探讨了其临床应用的可能性,分子机制研究中明确了关键性lncRNA结合的蛋白质和RNA分子及其相互作用在肝癌发生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
其主要的科学发现包括有:
(1)发现关键性lncRNA-ATB相互作用的RNA分子(miR-200家族、IL-11 mRNA),参与了表皮间质转化的过程,促进了肝癌细胞的侵袭过程,为肝癌转移的防治提供了新的靶点。
(2)鉴定了关键性lncRNA-LET相互作用的蛋白分子NF90,发现其参与了实体瘤内部缺氧诱导肝癌细胞侵袭调控,为肝癌转移的分子靶向干预提供了新的选择。
(3)系统探讨了lncRNA与传统表观遗传调控方式的相互作用及其临床意义,发现lncRNA-H19抑制了miR-200家族启动子区域的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为早期肝癌的转化干预提供了新的靶点。
总之,该项目将以往未曾关注的lncRNA调控网络进行了深入剖析,为个性化医疗策略的建立提供了新的途径。相关研究结果相继发表于Cancer cell、MolecularCell、Hepatology等杂志,其中影响因子20分以上的文章1篇,影响因子10-20分的文章4篇,总他引用次数为1297次,最高单篇被他引471次。以上工作均在国内实验室由课题组独立完成。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