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亚型小胶质细胞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点击下载 ⇩

缺血性脑卒中和颅脑外伤中都涉及到短暂性的局部脑缺血。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机制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细胞凋亡、炎症、氧化应激和兴奋性毒性等一系列复杂的病理学因素,这些因素导致了急性脑损伤后神经元死亡及神经功能障碍。研究表明神经保护作用不仅要针对神经元,而且要靶向小胶质细胞调控调节脑内的炎症反应。设计“脑损伤时干预战略”的一个关键问题是选择合适的靶点来获得最佳的神经保护效应,因此,针对多种机制的治疗策略可能是急性脑损伤非常有用的手段。

针对缺血性脑损伤后脑内小胶质细胞激活的不同极性以及对神经元的不同作用,采用转基因、酵母双杂交、RNA干扰、免疫组化、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等技术研究了急性脑损伤后的分子干预治疗及其机制,在国际神经科学杂志上发表原创性论文8篇,影响因子45.163,引用次数为829次(他引763次,自引66次)。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应邀在神经科学顶级综述杂志Prog Neurobio(2010,92(2):184-211,IF= 9.965,cited 109;2014,119:60-84,IF= 10.301,cited 25)和Nat Rev Neurol(2015 11 (1):56-64,IF= 14.103,cited 108)上发表3篇相关综述。主要的科学贡献如下:

1.首次揭示了缺血性脑卒中和颅脑外伤发病过程中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双向性,阐明了M1激活加剧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损伤,而M2激活促进神经元修复和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分化成熟的作用机制,指出应该将调节小胶质细胞“阳/阴”之间的平衡移动作为急性脑损伤后的治疗靶点。

2.首次报道了小胶质细胞M1型激活与TBI后白质损伤的相关性,发现小胶质细胞M2型激活有利于白质损伤后的修复,采用Omega-3 PUFAs可促进小胶质细胞M2型激活抑制M1型激活,从而促进TBI后白质修复的作用机制。

3.针对小胶质细胞M1型促进神经元死亡,揭示了线粒体上游JNK通过促进Bax和Bim的线粒体转位,从而触发了线粒体凋亡通路这一机制;发现了线粒体下游Apaf1结合蛋白AIP可以同时抑制caspase-依赖和非依赖的两条通路的新作用靶点。

4.首次揭示了缺血损伤激活的PKD1促进了HSP27磷酸化,磷酸化的HSP27直接抑制ASK1激活的新机制;HSP27可同时抑制ASK1下游JNK诱导的凋亡通路和p38诱导的炎性通路。

5.针对小胶质细胞M1型加剧脑内的炎症反应,首次论证了EP、Omega-3 PUFAs通过抑制NF-kB活化,减轻了缺血损伤后的炎症反应;首次发现EP还可以抑制缺血后Ca2+-依赖Calpain激活,进而在线粒体上游阻断神经元凋亡通路。

  1. 下载详细PDF版/Doc版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