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1000核电堆内构件研制》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2976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TL351.6 |
完成/联系人 | 薛松 龚宏伟 蒋恩 黄建强 李延葆 张亮 秦晨晓 何雅杰 冷晓春 施誉 唐剑锋 李恩林 陈小荣 徐敏春 徐杰 傅世晟 蒋伟 秦沈杰 |
来源省份: | 上海 成果说明 ➫ |
完成单位: | 上海第一机床厂有限公司 |
科研日期: | 2018 |
研究行业: | 工程和技术研究与试验发展 |
研究主题: | 核电站,堆内构件,压力容器, |
联系地址: | 上海市闵行区老沪闵路1291号 |
传媒
该项目属于技术开发成果,是核动力工程技术中的核能发电工程学科。堆内构件是核电站的关键核心部件,其功能是为冷却剂穿过堆芯提供通道,引导冷却剂在压力容器中的流动,使冷却剂冷却堆芯时,减少无效流量;为压力容器提供中子屏蔽,减轻压力容器的辐照损伤;承载自重、堆芯组件的重量和它们的压紧载荷、温差、水力及地震载荷;容纳并精确定位燃料组件及其相关组件;为控制棒组件提供导向;为堆内测量装置提供支承和导向;为压力容器材料辐照监督管辐照样品提供支承。结构极其复杂,制造精度要求极高,是核电站中制造难度最大的装备。
AP1000堆内构件由美国西屋公司设计,高10m,最大直径Ф3.9m,重约150t,由上、下部支承结构、压紧弹簧、导向筒等上万个零件组成。立项之初,世界上仅有美国、韩国能够制造AP1000堆内构件,是中国核电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和制约着中国核能发展战略及核电制造的国际竞争力。面对国家和行业的迫切需求,以2008年12月国家把AP1000核电列为百万千瓦级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为契机,上海第一机床厂有限公司采用装备设计-技术攻关-精密制造一体化研究思路,堆内构件制造技术取得如下创新性成果:
(1)吊篮筒体高精度制造技术和工艺方法根据自身设备情况,开发了全新的堆芯支承下板焊接和加工方法,解决了堆芯支承下板焊接后变形的问题;通过研究吊篮筒体的结构特征和加工工艺特性,提出了一体模块化的数控加工理念,自主研制了加工直径Ф6300mm,加工高度11000 mm的大型立式一体化专用加工中心,创新了吊篮筒体高精度一站式加工工艺方法,解决了复杂的堆内构件加工精度要求极高的制造难题。吊篮筒体的制造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高精度堆芯围筒制造技术堆芯围筒采用整体焊接形式,结构复杂,精度高,类似结构在国内首次制造。通过研究304不锈钢材料折弯延伸率的变化,掌握了堆芯围筒折弯工艺;研发了一套可调式装夹定位支撑装置,解决了焊接角度变形难题;首次引入了激光焊接技术,开发了激光焊接工艺参数和工艺流程,实现了堆芯围筒熔深16mm、长4.5m纵焊缝一次焊透的精准焊接制造,焊接变形控制在0.2mm内。堆芯围筒的制造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3)仪表格架组件制造技术建立了三维数控折弯模型,研制了一套专用校正模具,解决了不规则形状仪表套管的制造和测量难题;基于仪表格架组件镂空焊接的特点,研究了多孔薄壁形底板焊接变形的规律,研发了焊接、校正装置,解决了多孔薄壁底板焊接变形量控制技术难题。
通过项目实施,一机床掌握AP1000堆内构件制造技术,并全面应用于后续国产化CAP1000、CAP1400、华龙一号等项目。AP1000堆内构件的成功研制提升了中国核电设备的制造能力,标志着中国核电设备的制造技术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后续三代百万千瓦级堆内构件批量化、标准化制造奠定了基础,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成果说明
上海第一机床厂有限公司于2008年12月,与国核工程有限公司分别签订了《AP1000三门核电2#机组堆内构件订货合同》和《AP1000海阳核电2#机组堆内构件订货合同》。一机床充分消化设计要求,并在前期核电产品生产制造经验的基础上,以先进的制造装配和检验设备为依托,通过开展关键制造技术研究,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AP1000核电堆内构件制造技术。上海一机床在2015年5月和6月分别交付了三门2#机组和海阳2#机组堆内构件。 目前国内规划中的核电机组包括徐大堡项目1号、2号机组,石岛湾1、2号机组等。上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