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号动车组乘客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2850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U266,U293.1 |
完成/联系人 | 钟华 刘晓华 王宏雷 彭海辉 浦雪峰 葛文献 李书香 邵里强 胡勇军 |
来源省份: | 江苏 |
完成单位: | 苏州华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科研日期: | 2018 |
研究行业: | 铁路运输设备制造 |
研究主题: | 动车组,乘客信息系统,无线通信技术, |
入选计划: | 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2014GRC10050、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2015GH010047 |
联系地址: |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高新区青城山路350号 |
传媒
1、项目背景及项目主要内容: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是按照时速350公里运营速度研发制造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动车组列车。该项目荣获科技部2014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编号(2014GRC10050)、2015年度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项目编号(2015GH010047)。旅客信息系统作为动车组核心子系统之一,集成了大量现代高新技术,进一步提升了旅客乘坐的安全性、舒适性和信息获取的便利性,为旅客提供了良好的乘坐体验。复兴号动车组旅客信息系统由旅客信息及娱乐子系统、无线局域网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及票务信息显示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间通过列车级千兆以太骨干网进行通信,并通过车地一体化无线通信网络,实现了车地之间高速、可靠的数据交互,突破了数据传输的瓶颈,打破了车地之间信息孤岛的格局。旅客信息及娱乐系统采用智能化设计,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相结合,实现列车在复杂运行环境下的精准定位,为旅客提供列车运行、环境及到站开门提醒等信息服务。无线局域网系统采用基于多链路负载均衡的多模异构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了车载WiFi的全覆盖,并在列车高速运行环境下为旅客提供了丰富的车内局域网接入服务以及稳定的互联网接入服务。视频监控系统采用基于神经网络的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在列车高速运行环境下,实现对受电弓与接触网的工作状态的安全监控以及对车厢内人员和环境的公共安全监控,并通过车地无线通信网络将故障信息及报警信息实时传输到地面控制中心,实现车地一体化的安全监控。票务信息显示系统通过与列车控制系统、地面客票平台系统进行通信,自动获取列车车次信息、行走信息及售票状态信息,实现座位售票信息的智能显示。
2、项目技术创新点和突破点:(1)复兴号动车组采用多链路负载均衡的多模异构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了大容量车载WiFi全覆盖和车地互联,其中采用多模异构技术突破了列车在时速350公里运营环境下的实时移动通信瓶颈,车地无线通信网络带宽达到稳定的10Mbps,解决地面无法及时、全面地掌握列车动态信息的问题,实现了车地一体化智能通信系统,该技术为国际首创。(2)利用基于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技术的深度学习算法,大大提高智能视频分析系统的准确性,实现受电弓运行姿态及电火花的自动监控,准确度达90%;实现车厢视频的智能行为分析,准确度达85%,有力的保障了列车运行安全,该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视频监控存储文件系统存储粒度细至1帧,提高了检索率,是现存文件系统检索性能的三倍,该技术为国内首创。(3)复兴号动车组列车首次使用了票务信息显示系统,为旅客和乘务员提供了座位号指示和座位售票状态指示,为国内首创。
3、技术指标及成果:(1)技术指标1)列车实时千兆骨干以太环网满载自愈时间≤10ms。2)车载WiFi系统支持单车不少于120路终端并发服务,其中视频服务比例不小于60%。3)车载WiFi系统单用户吞吐量上行:不小于70Mbps;下行:不小于90Mbps。4)旅客信息系统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50000小时/列;延误及掉线可靠性指标(MTBFS):2000000小时/列。5)车地无线通信网络提供稳定的10Mbps带宽。6)受电弓姿态及电火花识别准确度不低于90%。7)智能视频行为分析准确度达到85%。8)视频监控存储文件系统存储粒度细至1帧,检索时间小于40ms。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