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系统水资源调控与贫水区找水关键技术》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26123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P641.8 |
完成/联系人 | 康凤新 张中祥 徐军祥 邢立亭 卜华 程秀明 彭浩 冯建国 李常锁 彭玉明 吉孟瑞 乔令海 |
来源省份: | 山东 |
完成单位: | 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 济南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 山东科技大学 |
所属部门: |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
科研日期: | 2016 |
研究行业: | 基础地质勘查 |
研究主题: | 地下水开采,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地下水系统, |
联系电话: | 下载查看 |
联系地址: | 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3632号 |
传媒
山东省地下水开采量占全省供水总量的50%左右,是工农业和生活用水的主要供水水源。但地下水开采引发了岩溶塌陷、地面沉降等环境问题,制约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其主要原因在于4大难题:(1)缺乏准确水文地质参数使地下水资源计算误差较大;(2)含水层调蓄能力不清使地下水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3)贫水区找水定井困难致百姓饮用劣质地窖水;(4)水源地开采模式不科学致开采布局不合理。该项目以提高地下水供水能力为宗旨,以地下水可持续开发为原则,针对4大难题,历经7年产学研联合攻关,取得了地下水理论技术创新和找水突破。
1.创立地下水调控理论及污染防治技术,提高优质地下水供水能力30%以上。
创立了以孔隙水合理水位调控、岩溶水增源增采、地下水库调节为核心的地下水调控理论,分别对鲁北平原区、鲁中南岩溶区、南水北调沿线和鲁东山间河谷地带等不同地质条件区域进行了调控,极大提高了优质地下水供水能力。
2.首次建立水文地质参数系列,实现地下水资源量的准确定量计算。
建立了第四系区和岩溶区不同岩性、不同时间、不同水位埋深的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及主要含水层系统的水文地质参数时空系列,成为华北平原和北方岩溶区的标准参数,实现了地下水资源量的准确计算。
3.创建贫水区找水定井模式,破解贫水区找水定井难题。
基于5000眼找水定井实例,创建了贫水区蓄水构造类型、找水定井模式,提出了各模式的富水机理,并确定找水关键技术,破解了沂蒙山区和胶东丘陵地区如何找水定井的难题。
4.创新水源地资源评价及开采技术,实现全省160处地下水水源地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保证了重点城市和大型企业的供水安全。
创新形成了“增源增采”、“集中布井”、“应急供水”、“保泉供水”、“可持续开采”等5项关键理论技术,解决了不同地质条件区地下水资源如何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难题。
获授权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国家职业标准1项、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3项;出版专著16部,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检索20余篇。该成果指导了160余处水源地勘查评价,科学确定地下水允许开采量815万立方米/日,占山东省地下水水源地供水总量的90%,成为山东省重点城镇和大型企业的主要供水水源地。指导了2009~2016年春季抗旱找水打井5000眼,成井率97%,灌溉农田360万亩,解决了460万人的饮水问题,结束了贫水区约80%人口饮用劣质地窖水的历史。同时,还为埃塞俄比亚、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巴基斯坦等非洲和亚洲缺水国家找水打井500余眼。
林学钰院士、袁道先院士等专家鉴定认为:该成果实现了水文地质勘查评价理论技术上的创新,取得了地下水勘查开发的重大突破。创立的地下水调控理论、水文地质参数系列、水源地勘查技术集成和缺水山区蓄水构造、找水定井及集中布井模式,对于全国水文地质勘查和地下水资源评价具有推广价值和示范作用。总体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