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新型烤花窑关键技术提高出口日用陶瓷产品质量的研究》

点击下载 ⇩

任务来源:课题是2011年5月26日获批准的国家质检总局2011年度科研项目,项目编号为:GXCIQ_2011IK093。项目研究周期历时两年半,分别经历了项目准备、项目实施及项目总结三个阶段。项目共有十个人参与,其中高级职称一人,中级职称三人,初级及其他职称六人。应用领域、技术原理及主要性能指标:主要应用于日用陶瓷烧花的质量控制上;应用了六个烤花窑关键技术:烤花窑控制系统采用带PID功能的智能仪表进行控制;烧成方式:辊上明焰裸烧;余热再利用技术;宽体辊道窑技术(宽体辊棒承载法);轻质保温材料的使用;辊道传动方式:45°斜齿轮分节传动。极大的提高日用陶瓷出口质量,提高节能效果,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实现了单窑生产能力大于1650万件/年,达到1980万件/年(宽电窑)、3600万件/年(气窑)。单位成瓷加工产品能耗≤2158KJ/kg,达到1440KJ/kg(以四件7.5’标准件盘为1kg算),即360KJ/件,比烧煤烤花窑能耗下降可达82.78%。按照该研究分析,宽体气窑及宽体电窑均能达到该研究的目的,均具备有降低能耗,提高产品质量的作用。但气窑与电窑比,从提高产品质量的角度看,气窑具有较好的质量稳定性;而从节能的角度来看,新型电窑及新型气窑的节能效果较好,均比窄电窑及煤窑好。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该研究成果率先在烤花窑中应用了清洁能源(电窑、气窑)来进行烤花,使质量更趋于稳定,能源更为节约,达到了国内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成果首次采用电能加热辊棒承载法、天然气加热辊棒承载法、45°斜齿轮分节传动的辊道传动方式,最大烤花截面积单层技术烤花,同时采用带PID功能的智能仪表进行控制,并采用明焰裸烧,充分利用余热等技术,有效降低了日用陶瓷烤花成本,保证了日用陶瓷产品的质量,大大促进了日用陶瓷的安全出口,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满足了创新性的要求,达到了同类成果的先进水平。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安全性:技术已相对成熟,可应用于日用陶瓷的烤花窑建设中。该技术应用具有安全可靠性能,并能保护环境。应用情况及存在问题:项目现已在广西北流市6家企业进行应用,项目有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维修、占地面积少等特点,而且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深受生产企业欢迎。存在问题是窑炉设计相对单一,对异型器皿及大器皿的产品,适应性不高。历年获奖情况:该成果未参与过评奖。

  1. 下载详细PDF版/Doc版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