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MRI、CT高分辨及功能成像的临床应用》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2496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R735.1 |
完成/联系人 | 朱绍成1 文泽军1 张继良1 宁培钢1 李子园1 李晓栋1 高菲菲1 |
来源省份: | 河南 成果说明 ➫ |
完成单位: | 河南省人民医院1 |
所属部门: | 河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科研日期: | 2018 |
研究行业: | 医院 |
研究主题: | 食管癌,影像学诊断,肿瘤治疗, |
联系地址: | 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7号 |
传媒
任务来源及所属技术领域:该项目为自选课题,属于消化道恶性肿瘤影像学诊断研究领域。
意义及背景:国内、外临床指南推荐的食管癌影像学检查方法(上消化道造影、CT增强扫描、超声内镜、PET-CT)对食管癌早期诊断、术前精准分期、病理分级、放化疗疗效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有限。该项目应用高场强(3.0T)MRI和能谱CT对食管癌新鲜离体标本和食管癌患者行高分辨及功能成像,提供一套方便实用、精准无创的食管癌影像学解决方案,以破解临床诊治中面临的困境和难题。
开展的研究工作及创新点:
1、使用3.5英寸多通道动物线圈,采用磁共振高分辨成像技术对新鲜离体食管癌标本行多序列成像,明确了新鲜离体正常食管壁的各层信号特征及其与组织解剖学上8层结构的对应关系,确定了新鲜离体食管癌肿瘤组织的磁共振影像特点,准确显示了肿瘤组织对食管壁的浸润深度。
2、采用磁共振T2-Mapping功能成像对离体正常食管壁不同分层及肿瘤的信号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建立了不同解剖分层与肿瘤T2信号值范围,定量评估肿瘤组织食管壁浸润深度,对食管壁各解剖分层和肿瘤的影像描述由定性到定量转变。
3、使用8通道相控阵体部线圈,采用磁共振高分辨成像技术,对正常食管壁、肿瘤组织的信号特征以及肿瘤组织食管壁浸润深度与组织病理学对照分析,明确在体状态下正常食管壁各层、肿瘤组织的信号特征以及与组织病理学的对应关系,实现了在体状态下食管癌磁共振术前精准分期。
4、采用磁共振IVIM和DCE功能成像技术,对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参数图及相应参数值进行处理分析,阐明了磁共振IVIM和DCE功能成像技术在食管癌术前病理分级、微血管浸润、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食管癌个性化精准诊疗提供依据。
5、采用能谱CT高分辨及功能成像技术,对新鲜离体食管癌标本CT图像与组织病理学进行对照研究,对食管癌患者肿瘤组织参数图及相应参数值进行处理分析,明确了能谱CT各参数值与组织病理学间的相关性以及在食管癌患者术前分期、病理分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整体评价:该项目应用MRI、CT高分辨及功能成像技术,提出了食管癌早期诊断、术前精准分期、病理分级、放化疗疗效评估新的影像学解决方案,丰富和完善了食管癌影像学检查的方法,将极大地提高临床诊治食管癌的水平。
应用情况:研究成果从2015年开始推广,已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市中医院、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常规临床应用,累计检查食管癌患者350余例,获得了极好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先后在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Scientific Reports、JMRI、Oncology Letters、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等国内外权威杂志发表,并分别在ISMRM(国际磁共振大会)、RSNA(北美放射学大会)做大会发言,多次在中华放射学会年会做专题讲座。
前景:随着该项目研究成果的广泛应用与进一步推广,对食管癌患者的个体化诊疗将具有重要临床指导作用,可以明显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术前分期与病理分级的准确率、疗效判断与评估的正确率,从而极大提高患者的疗效与5年生存率,改善食管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成果说明
该项目应用MRI、CT高分辨及功能成像技术,提出了食管癌早期诊断、术前精准分期、病理分级、放化疗疗效评估的新方法。研究成果从2015年开始推广,已在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市中医院、三门峡市中心医院等多家大中型医院临床常规应用,同时利用消化道肿瘤多学科平台,对放疗科、肿瘤科以及胸外科、普外科医生介绍此方法的优势,累计检查食管癌患者350余例,均进行了术前分期与分级,其中60例食管癌放化疗疗效评估,所有患者均明显获益。研究结果先后在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Scientific Reports、JMRI、O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