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张断陷盆地地质结构演化及油气富集规律》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24477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P618.130.8 |
完成/联系人 | 刘惠民 王永诗 李趁义 李文涛 王宝言 封东晓 王长江 张秋实 曹爱锋 孙远锋 张艳芳 李孝军 |
来源省份: | 山东 |
完成单位: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所属部门: | 东营市科技局 |
科研日期: | 2016 |
研究行业: | 矿产地质勘查 |
研究主题: | 油气富集规律,地质结构演化,油气勘探理论, |
联系电话: | 下载查看 |
联系地址: | 山东省东营市聊城路2号 |
传媒
该项目属于石油、天然气科技领域。
形成于区域伸展背景的陆相断陷盆地是中国东部最具代表性的含油气盆地,盆地伸展拉张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走滑运动(扭动),“张”与“扭”的相对强弱决定了断陷盆地的油气分布。以往对断陷盆地的研究往往将拉张和走滑割裂开来考虑,同时对扭张成盆机制、扭张活动的定量研究、扭张控砂及控藏作用等方面涉及较少,缺乏系统认识。该项目以中石化股份公司和胜利油田重点攻关课题为依托,以济阳探区主要扭张盆地为研究对象,以建立扭张定量模型、揭示扭张控油机理、总结油气富集规律、发展勘探关键技术为核心,以解决制约高效勘探的关键问题为目的,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技术攻关,实现了断陷盆地油气勘探理论、技术和实践的重大突破。主要创新成果如下:
揭示了基于“盆地斜向拉伸—基底断层复活”的扭张构造形成机制,建立了基于三维构造运动的扭张构造活动定量表征方法,构建了扭张盆地静、动态量化的地质结构模型。
揭示了扭张断裂活动对沉积储层发育的控制机制,建立了不同类型扭张构造斜坡带沉积分布的量化地质模型,搞清了扭张地质作用下的沉积、储层演化规律,厘定了隐蔽圈闭发育分布模式。
建立了基于扭张活动强弱分析的断裂带结构模式,揭示了扭张断裂演化与油气成藏富集的成因联系,搞清了扭张地质作用下油气藏的有序性和差异性分布规律,厘定了不同油气聚集带的油气富集模式。
形成了扭张构造定量建模、沉积控砂定量表征、复杂圈闭精细描述与评价等技术为代表的扭张盆地特色勘探技术系列。有效地指导了胜利探区相关盆地的高效勘探,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该成果有效指导了济阳探区惠民凹陷、青东凹陷、青南洼陷等扭张盆地的勘探部署,部署探井76口。近3年共计上报探明储量1772.02万吨、控制储量2364.9万吨、预测储量9820.37万吨,合计储量13957.29万吨。新增销售收入78.23亿元,新增利润25.91亿元,新增税收11.10亿元。
项目研究过程中,共申报国家专利10项,已经授权专利6项,其中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受理并公示专利4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培养博士后6名,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研究生8名。
该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陆相断陷盆地油气成藏理论,形成了扭张盆地勘探技术序列,促进了行业技术进步,在中石化老区高效勘探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效果,为胜利油田储量稳定增长和国家油气资源战略的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对中国东部扭张断陷盆地和其它类似油区的持续勘探具有重要的推广和借鉴价值。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