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

点击下载 ⇩

由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委托武汉大学GPS工程中心承建的深圳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一期工程项目,近日通过由陈俊勇院士、宁津生院士等10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技术开发合同书的要求,同意通过验收。该项目共完成了5个基准站、系统控制中心、用户数据中心、数据通信子系统和用户应用系统的建设,形成了覆盖深圳市主要建成区的GPS局域网,实现了不间断的数据传输。专家验收组听取了项目组的技术报告、测试报告,监理方的监理报告以及用户使用报告,对提交的资料进行了认真审核,实地考察了系统的基准站和控制中心,认为系统设计合理,应用的技术先进、成熟、可靠。系统成功集成了GPS技术、网络RTK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数字中继技术、分布式软件技术、远程监控、GSM数据通信技术等当代先进技术,建成了国内第一个局域性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实现了大地测量从高精度静态定位到动态实时定位的技术飞跃。这个系统是深圳市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空间数据采集的基准参考框架。该项目于1998年10月通过专家论证,2000年3月正式启动。整个系统由基准站网、监控分析中心、数据传输系统、定位导航数据发播系统、用户应用系统五个部分组成,各基准站与监控分析中心间通过数据传输系统连接成一体,形成专用网络,可以满足非荫蔽区工程测量、地形图修测等要求。经测试,利用一台GPS测量型接收机即可进行城市各级控制点测量,可以通过因特网实现事后精密定位服务,可以升级为国家级GPS跟踪站、国家地壳形变监测站。项目以立足测绘、服务社会为总原则,以满足深圳市基础测绘、国土与城市规划、土地资源管理、城市建设、形变监测、交通监控、港口管理、公共安全等方面对定位导航服务的需要为总目标。该系统已具备GSM方式全天候的厘米级定位服务和事后精密定位服务功能。用户使用该系统,可实现实时动态厘米级定位服务。系统将针对用户的需求,逐步建立起从静态、动态到高动态,从事后、准实时到实时,从毫米级、厘米级到亚米级精度的城市基础信息服务体系,并建立深圳市空间基础设施的三维、动态、地心坐标参考框架,为建设数字化现代城市奠定基础。

  1. 下载详细PDF版/Doc版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