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能源集成应用关键技术与工程实践》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2352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TK019 |
完成/联系人 | 张明锐 欧阳丽 王少波 韦莉 姚勇涛 杜志超 王佳莹 李元浩 周春 李路遥 |
来源省份: | 上海 成果说明 ➫ |
完成单位: | 同济大学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环保工程成套有限公司 |
科研日期: | 2018 |
研究行业: | 技术推广服务 |
研究主题: | 能源利用,智能电网,微型电网发展, |
联系地址: | 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 |
传媒
分布式能源集成应用是智能电网和微型电网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具有能源利用效率高、对大电网依赖小,控制灵活、电能品质可控性强等优点,符合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是第三次工业革命,能源互联网实现的有效技术途径。通过能量管理与优化配置,为电力系统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能源应用与管理模式。
分布式能源工程应用的基该技术路线是通过微型电网将小型风、光发电等新能源发电系统与储能装置、当地负载有效集成为微型电网,实现并网运行或脱网孤岛运行。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分布式电源的接入控制技术和多能互补系统的配置优化与协调管理。前者侧重运行安全,后者侧重用户体验和经济效益。
同济大学分布式能源研究课题组,自2009年开始,对分布式发电的电网接入与优化管理开始研究,在留学人员回国科研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取得分布式能源集成应用的一系列理论成果和技术储备。2013年,获得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支持,联合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和上海环保工程成套有限公司,承担完成了《分布式能源集成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在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一个总容量1000 kVA的分布式能源集成应用示范平台,为分布式能源的应用研发和工程化提供了工程化环境。该平台包括微电网系统和光热利用系统。微电网系统包含:储能(磷酸铁锂电池70kWh、钛酸锂电池50kWh、全矾液流电池
20kW/40kWh)、光伏(单晶硅34kW、聚光6.4kW、多晶硅8kW)、风电3kW。微电网可实现孤网和并网的运行功能。光热系统包含:菲涅尔集热镜场200kW,溴化锂制冷机组130kW。平台与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的负荷共同组成微网,已经稳定运行3年。
在平台支撑下,课题组开展了分布式电源的微网控制技术与模式切换,分布式能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调度管理。另外,还对一些特色领域做了工程应用的技术储备,包括:微网能量管理优化软件开发,太阳能光伏跟踪器的嵌入式应用技术,中低温熔盐储热技术,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运行管理技术,5kW/20kW液流电池的能量管理技术等。
项目组发表SCI IEEE TRANS论文4篇,《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工技术学报》等EI核心论文33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2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培养了一支30人的分布式能源集成技术应用团队。在项目成果的支持下,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上海分布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实现项目成果的工程化应用,近3年,创造产值1542万元,上海环保工程成套有限公司以项目为依托,新增分布式能源项目产值24400万元。创造了巨大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成果说明
该项目以智能微网示范工程平台为依托,辅以RT-LAB、RTDS实时仿真设备及各种交直流功率放大器,在微电网建模仿真、实时控制、软硬件产品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先后完成了规划设计、能量管理系统、远程运维系统、风光储逆变控制一体机等产品的研发并得到了实际应用。 该项目独立自主研发的离网型风光储控制逆变一体机已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离网型供电系统项目中得到实际应用。该设备集风机逆变器、光伏逆变器、储能逆变器等功能于一体,运行时优先利用风机和光伏发出的电能,多余电力给电池充电,不足电力由蓄电池补充供电。具有集成度高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