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信息服务模式与科技扩散机制研究》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23423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F303.3 |
完成/联系人 | 王晓芳 张晋平 张博文 王荟 汉宇 胡圣方 魏学宏 王彦翔 |
来源省份: | 甘肃 |
完成单位: |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
所属部门: | 甘肃省科技厅 |
科研日期: | 2016 |
研究行业: | 社会人文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
研究主题: | 农业信息服务,农业现代化,科技扩散机制, |
联系地址: |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建宁路143号 |
传媒
农业作为经济的基础领域,农业信息服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一直是中国农业经济与农村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迈入21世纪,市场化、区域化和信息化促成的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影响着整农业的发展。农业与科技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互相依赖,而且互相交织、互相配合。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各级政府、各种机构和各类企业为农民积极提供各种农业信息,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农业信息服务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使农业发展对科技支撑提出的必然要求,这一要求促使农业信息服务模式以科技应用为手段不断得到创新,为促进甘肃农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该课题的主要研究结论有:农户信息需求方面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农民信息需求结构的多重性、动态化特征明显;二是生产信息需求占主导地位,影响信息需求结构的因素较多;三是农业信息供给结构不合理,多数农民的信息需求较低。同时,农村用户信息需求结构规律主要表现为:一是信息需求呈现集中与分散状态;二是信息获取与利用遵循了"省力法则",即选择便于利用的信息源;三是简单性、有用性和易用性是信息需求核心所在;四是关联性规律;五是农业信息需求较为复杂,难于形成持续的信息服务。从信息服务提供方面有以下特点:一是农业信息服务惠及了广大农村用户;二是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匮乏,信息利用效能低;三是农民获取农业信息服务渠道普遍狭窄;四是农业信息服务机制单一,信息保障作用不明显;五是基层农村信息设施建设优势与劣势并存。甘肃信息服务的模式有金塔模式、平凉信息之家、12316热线、陇南模式等多种形式。各模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政府、企业、村、农民之间的联系关系。但各种模式都是基于本地农民的用户需求特征,具有信息传播针对性强、获取信息成本低等特点。农业科技扩散运行机制主要有政府推进型、市场拉动型和推-拉联合型等类型。农业科技扩散遵循"科研单位研发→政府、农技部门、中介机构传播→农户接收使用"的传播流程。甘肃信息服务模式与农业科技扩散运行机制之间存在着很强的一致性。一是目标一致性:二者均旨在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抗风险能力,最终实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是推广方式的相似性。政府在二者的运行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政府的平台作用,使农业信息在农户和信息发布者之间形成了有效链接,从而避免了由于信息传播渠道不畅、服务费用高昂等问题引发的信息难以传递到用户手中的问题,使农户等信息使用者能够以非常便捷、低成本、无障碍的方式取得所需信息,最终实现农业信息的无障碍传播。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