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神经与相关颅底结构解剖及病变影像诊断体系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21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R445 |
完成/联系人 | 梁长虎 柳澄 李坤成 王道才 黄靖 黄杰 乌大尉 |
来源省份: | 山东 成果说明 ➫ |
完成单位: | 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所属部门: |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 |
科研日期: | 2019 |
研究行业: | 医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
研究主题: | 颅底结构解剖,影像诊断,医学影像学, |
联系地址: | 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经五路324号 |
传媒
该项目属医学影像学领域。颅神经颅内行程较长且毗邻颅底结构复杂,是公认的成像难点。纤维血管减压术作为治疗颅神经麻痹及疼痛等神经疾病的有效手段,已经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因此,颅神经及相关颅底结构的确切显示对于手术视野的开阔及术前计划的制定尤为重要。该项目在完成人博士后研究课题的基础上,针对各对颅神经及相关颅底结构的不同解剖特点,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研究:1)在颅神经及相关颅底结构显示的同时,应用高分辨率MRI与CT获取确切的影像数据;2)颅神经及相关颅底结构活体成像、尸体颅脑扫描成像和断层切片标本对照结合,确定Dorello管等重要的颅神经识别解剖标志;3)利用静息状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对单次发作性视神经炎及复发性视神经炎大脑基线功能的变化进行了统计学分析;4)血管等病变对颅神经的压迫程度与颅神经异常症状之间的相关性一直是临床困惑的问题及难点,MRI对神经血管压迫性病变的诊断存在着敏感性高,而特异性相对较低的问题。项目组利用高分辨MRI显示颅神经的受压迫程度,然后利用DTI技术进行神经内显微结构的定量组织学研究变化测定,基本突破了神经形态改变与功能改变难以衔接的难题。
项目组克服课题主要技术难题后将其推广应用,该项目主要技术成果及创新点如下:
1.面神经、前庭蜗神经和内耳迷路等精细结构的成功显示,为耳科病因的系统分析、排除及预后提供了客观依据。
2.视神经及视交叉解剖结构MRI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静息状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扫描技术对单次发作性视神经炎及复发性视神经炎大脑基线功能的变化进行了统计学分析,为颅神经基于解剖结构的形态学研究向颅神经病变相关脑功能改变研究的转变提供了客观上的可行性。
3.针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将血管压迫导致的三叉神经形态变化与三叉神经内显微结构的定量组织学研究变化测定相结合,准确评估压迫点、压迫程度与显微结构变化及临床表现的相关性。
4.眼运动神经及相关血管MRI与解剖标本对比的系统分析研究:眼运动神经纤细,走行迂曲,应用眼运动神经MRI成像与断层标本对照显示研究,可以了解神经的毗邻关系及获得确切的影像测量数据,从而避免因解剖变异造成的手术误伤。
5.后组颅神经及相关血管MRI与解剖标本对比的系统分析研究如下:(1)后组颅神经的显示方法;(2)后组颅神经的显示几率和解剖走行;(3)确定对识别后组颅神经有帮助的解剖标志;(4)统计后组颅神经和相关动静脉血管的关系。
该课题组成员共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10篇,其中多篇论文被世界临床医学权威杂志:J Neurosurg、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等收录;课题组成员就该课题相关研究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共6次获邀参加北美放射学年会(RSNA)并做大会发言6次,在国内积极参加中华放射学会年会及其他神经专题会议等,就该研究成果进行大会发言,受到同行专家高度关注和一致认可,先后在省内外多家医院依据不同侧重点进行推广应用,该项目共培养博士生3名,硕士生4名。
成果说明
该项目针对颅神经及相关颅底结构成像临床普及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成像技术、诊断方面的多项创新,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并将其及时全面转化应用于临床。项目组积极与临床相关科室进行MDT探讨,并以应用于临床、服务于临床的理念寻找结合点,针对不同的临床科室开展的应用技术包括:1)嗅区、嗅神经早期病变的MRI检查;2)眼运动神经麻痹的高分辨水成像技术检查;3)视神经炎的形态及功能评估;4)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术前病变的形态及功能评估;5)面神经麻痹病人的高分辨MRI与CT对照检查;6)下颌神经管及下颌神经的ZT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