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胰腺癌及并发症的介入新技术与临床应用》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18010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R735.9 |
完成/联系人 | 李茂全 张海军 朱君 李玉亮 纪建松 张小平 尹桂林 薛雷 曹传武 杨飞 |
来源省份: | 上海 |
完成单位: | 同济大学 上海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山东瑞安泰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丽水市中心医院 |
所属部门: | 教育部 |
科研日期: | 2017 |
研究行业: | 医院 |
研究主题: | 胰腺癌,并发症,介入治疗, |
入选计划: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联系电话: | 下载查看 |
联系地址: | 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 |
传媒
随着医学技术发展,很多肿瘤治疗出现突破,但胰腺癌及并发症治疗仍是医学上棘手的问题之一,一旦确诊90%已是晚期,失去外科治疗机会,5年生存率仅为1-5%;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副作用少的特点,但缺乏规范和循证医学指导,预后差异较大。该项目运用胰腺癌临床大样本、基因筛选和高通量分析,研究胰腺癌转移的相关机制;提出了晚期胰腺癌(APC)和并发症介入治疗规范化策略,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进行转化医学研究开发了肿瘤细胞探针、诊断试剂盒和聚乳酸栓塞微球新产品具有很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主要创新点如下:1.研究了胰腺癌侵袭转移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发现了相关机制。针对APC转移与侵袭难题,对其发病与转移特征的系统研究,发现多条信号通路(JNK、Wnt、Hippo)和相关蛋白(Rho1、JNK、ROBO3)以及多个microRNAs (miR-520b、miR-200c、miR-26a)的异常现象与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分化、侵袭转移及凋亡密切相关。2.提出了联合治疗、个性化治疗以及并发症处理和对症治疗的规范化介入治疗策略。主要包括:(1)APC综合介入治疗策略:提出“TAI联合物理治疗”新方法,局部区域+高浓度持续化疗+病灶内放疗/射频/微波三合一手段是关键技术,总体生存期达到13.80±5.86月,生存率较单纯放疗和化疗+放疗分别提高94.5%和50%。(2)个体化介入治疗策略:遵循操作途径离病灶最近、邻近器官损伤最小的原则。胰头部肿瘤采用125|粒子植入模式;体尾部肿瘤,采用TAI-125|粒子植入-TAI模式,或TAI-射频/微波消融-TAI模式;残余活动病灶加用125|粒子植入模式。(3)并发症介入治疗策略:提出胆道/胃肠道梗阻及顽固性癌痛介入治疗策略,对胃肠道和胆道受压梗阻,先行支架植入,再行TAI联合物理治疗;对顽固性癌痛,行腹腔神经节阻滞与消融术治疗。基于以上策略,主持制定中国晚期胰腺癌介入治疗临床操作指南(试行),有关APC肝转移治疗方法入选美国2013版肝癌临床操作指南。新策略经30多家医院推广,患者覆盖全国21个省市,累计治疗6000余例,生存期延长了125%,并发症总体缓解率为72.6%,总体治疗费用减少了60%。3.开发纳米金-R0B03检测试剂盒及聚乳酸栓塞微球新产品,为胰腺癌转移的早期预警与个体化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手段。其主要特征有:在早期检测方面,实现生物标志物单分子与单细胞高灵敏检测及成像;纳米金-ROBO3检测试剂盒,检测阳性率达到95%以上,诊断率明显提高。在介入治疗方面,聚乳酸栓塞微球体系实现对不同直径血管的全覆盖,降解周期和肿瘤细胞凋亡时间相吻合(体内最佳时间段45-60天)。截止日前,团队建立APC诊疗研究平台,累计获得973、支撑计划、NSFC等9项项目支持;发表SCI论文117篇,IF525.412,他引次数1545次,10篇被重大他引23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型专利2项;培养博士生30名,硕士生57名;获得上海市人才计划15项。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