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属杂交育种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点击下载 ⇩

该项目属于林业科学技术领域的森林植物学学科。为解决福建省兰花品种老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少、市场竞争力差及产业化高效繁育和栽培技术体系不完善等问题,课题组自2005年1月起开展了“兰属杂交育种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围绕兰属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评价、兰属种质创新技术、兰属新优品种高效繁育及栽培技术、墨兰花期调控技术等内容持续12年开展系统研究,取得了基础性研究突破、品种创新和产业化技术系统集成创新的重大成果。系统开展了兰属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评价。共收集建兰、墨兰、春兰等8大类328个品种,对其进行了主要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综合评价,创建了兰属的温室活体、组织培养、花粉块等保存模式,建立了品种性状档案,构建了兰属种质资源基因库。在兰属种质创新技术和新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以花色、花型、花香为育种目标开展杂交育种,获得520个杂交组合后代,通过杂交果荚不同时期生长状况、成熟度与萌发时间的研究,揭示了兰属杂交果荚生长发育呈“单S”的生长曲线规律。建立了杂交种子诱导萌发技术体系。从杂交后代中选出优良单株进行品种比较及区域试验,选育出‘梦之兰’、‘玉女丹心’、‘红蕊’、‘青花蝶’、‘花叶双艺’等5个新品种,通过省级审(认)定。构建了兰属新优品种组培高效繁育技术体系,突破了兰属新优品种高效栽培技术。攻克了以侧芽为外植体建立无菌体系的技术瓶颈,成功研发出58个品种的组培配方,增殖系数2.5~3.5,生根率达90.5%以上,移栽成活率91.0%以上,建立了一套组培高效繁育技术体系;通过栽培基质、营养液配方等系列措施对兰属品种生长和开花特性的效应研究,优选出兰属栽培基质和营养液配方,创新了高效栽培基质和设施。率先开展了墨兰花期调控技术研究并取得突破。掌握了花期调控关键技术:低温诱导促使墨兰提早30d开花,且有利于单花花期及花序花期延长和花叶比的提升;8h光照+50mg/LGA3+25mg/LSA有利于增加墨兰花序花朵数量;GA3有利于植株和花梗的伸长。

发表论文4篇,授权专利6件,省级审(认)定新品种5个。成果在10家省内外国有单位和花卉企业推广应用,新增产值11.94亿元,新增纯收入3.53亿元,其中2014~2016年推广1035万盆,新增产值78246.4万元,新增纯收入23080.1万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该项目将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研发相结合,促进兰属新品种选育、组培快繁和栽培技术体系的建立等重大技术发展,产业化推广应用效果显著。经评审,成果在兰属种质创新、组培快繁技术体系、栽培技术体系建立和花期调控技术等方面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建兰、寒兰等杂交育种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 下载详细PDF版/Doc版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