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西地区深层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技术》

点击下载 ⇩

针对渝西地区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岩石矿物成分复杂、缝洞参数计算精度需提高、测井还没有沥青识别技术、产能预测不准等测井评价难题,以高石梯-磨溪地区为研究对象,依托国家专项、中石油集团公司各级科研项目,通过开展元素、电成像、核磁共振等测井新技术的数据处理方法研究及应用效果评价,形成了6项关键技术成果:

研发了电成像精细处理技术,解决了极板加速度校正、电导率曲线动态漂移、曲线畸变、缝洞轮廓追踪的技术难题,降低了噪声影响,增强了图像质量,开发的软件与国外同类商业软件水平相当。

研发了二维核磁处理技术,解决了回波生成、二维核磁解谱、时深转换、岩石物理参数计算等难题,开发的软件与国外同类商业软件水平相当。

国内率先形成元素测井资料处理技术,开发的软件能处理国外三大公司的元素测井资料,软件计算精度与国外软件水平相当,打破国外公司对该项技术的垄断。

国内首次形成刻度后的裂缝孔洞参数自动计算方法,采用分水岭分割及Freeman链码追踪的孔洞提取技术,利用刻度井建立了孔洞、裂缝的标定模型,提高了缝洞参数计算精度。

率先提出运用核磁共振T2截止值定量计算沥青含量的方法,其计算结果与岩化分析结果一致,提高了有效孔隙度计算精度。

首次建立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产能预测技术。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以及结合神经网络等数学方法,建立组合的产能预测模型,成功预测一批高产天然气井。

2017年4月28日,委托国家一级科技查新机构查新得出,该成果提出4个创新点,国内外文献均未见相关报道。

2017年6月6日,经科技成果评价,评价委员会认为:该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孔隙流体分段差分法定量计算沥青含量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已获授权发明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6项,发布企业标准9件,发表学术论文11篇。

通过技术攻关,解决了渝西地区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面临的技术难题,成功预报了一批日产天然气上百万方的高产气井,支撑了高石梯、磨溪地区特大型气田的勘探发现及4400亿立方米探明储量的提交。

成果已在西南油气田等17个区块推广应用,近三年已累计实现新增产值54108万元,新增利润10822万元,新增税收9198万元,见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下载详细PDF版/Doc版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