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早期诊断及防治策略》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1579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R587.2 |
完成/联系人 | 向光大 戴晓婧 徐维田 张军霞 乐岭 孙慧伶 向林 李曙光 董靖 刘敏 张佳佳 赵林双 |
来源省份: | 湖北 |
完成单位: |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 |
所属部门: |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 |
科研日期: | 2019 |
研究行业: | 医院 |
研究主题: |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疾病诊断,防治方法, |
联系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627号 |
传媒
一、科学技术领域:内分泌代谢病。
二、主要内容、特点:糖尿病(DM)是一种复杂疾病,常并发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成为DM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然而,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而且缺乏早期诊断的方法及有效防治策略。因此,该项目从1995年1月开始,在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资助下,采用先进分子生物学方法及尖端影像技术,从细胞、组织、动物学到临床转化,多层面对DM血管并发症的发病机制、早期预测和诊断及防治策略等进行了系列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率先开展了早期预测及诊断DM血管并发症的有效方法,包括建立了口腔粘膜脱落细胞检测DM血管并发症高风险基因及建立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测定DM肱动脉内皮功能的新技术,该方法具有简单、无创、经济、重复性好等优点,为DM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打下了基础。
(2)率先提出并证实了预防DM血管内皮受损应从DM高危人群开始的新理念,并证实了抗氧化应激、有氧运动等方法可有效预防和治疗DM不同阶段的血管病变。通过推广应用,效果明显而且安全性好,为降低DM血管并发症发生与发展提供了保障。
(3)首创了微量泵持续股动脉推注脲激酶治疗DM足的新方法,该方法疗效好、创伤小、适应人群广、明显降低截肢率、保存劳动力。
(4)发现了一些新的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生长分化因子11和鸢尾素等可保护DM血管内皮损伤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并且发现了DM血管病变的新机制,为DM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了新治疗靶点和新药物,具有重要临床转化意义。
三、推广情况:该成果先后在Diabetes、Diabetes Care、Diabetologia、Aging Cell等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SCI学术论文30篇,在临床上推广应用达20多年,研究成果被Nature Rev Endocr,JACC,Diabetes,Diabetes Care及Diabetologia等SCI期刊他引400余次。举办相关技术学习班8次,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28人。相关结果多次在全国、全军及湖北省内分泌与糖尿病学术年会上进行报告及交流。相关方法在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山东省立医院、福建省立医院等多家医院推广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