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平原区小麦玉米两熟农艺农机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1502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S513,S512.1 |
完成/联系人 | 张慎举 郭振升 娄世忠 纪耀坤 李广勤 郭雨松 赵汝秀 |
来源省份: | 河南 成果说明 ➫ |
完成单位: |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商丘市农业机械服务中心 柘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民权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河南省三河种业有限公司 |
所属部门: | 商丘市科学技术局 |
科研日期: | 2019 |
研究行业: | 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 |
研究主题: | 小麦,玉米,耕作制度,栽培技术, |
联系地址: | 河南省商丘市神火大道南段566号 |
传媒
该项目针对豫东平原国家粮食主产区小麦、玉米一年两熟耕作制度下土壤长期旋耕存在的突出问题,以破解土壤耕作及根系生长障碍为技术创新着眼点;以选用高产优质强筋多抗小麦新品种及适于机收的超高产玉米新品种以及先进适宜农机具为先导和重点;以制定小麦、玉米超高产栽培农艺农机配套技术规程及其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为标志性核心技术;以测产验收机收实打产量结果为技术成熟性、创新性验证手段;以大面积推广应用,实现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为根本目的,在农艺与农机技术的有效结合,大面积提高小麦玉米产量等方面实现了一系列创新和突破。
1.主要技术内容:
①对长期旋耕麦田推行播前镇压技术。同时研发成功“小麦旋耕镇压联合一体机”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麦田因长期旋耕作业造成的土壤耕层过于疏松严重影响播种质量和培育壮苗的问题,小麦增产5%~15%。
②以“深松整地”为切入点,构建农艺农机配套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确立了3种机械化深松整地模式:单一深松,深松+旋耕,深松+免耕播种;制定了深松地块“深、平、细、实,深度达25cm以上”的作业标准。在0~30cm土层范围内,深松麦田土壤含水率提高,土壤容重降低,小麦增产19.3%。
③应用国家发明专利产品“松土促根剂”,改土促根增产显著。耕层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经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观测,松土促根剂对小麦根系长度、表面积、体积、根叉数、根尖数及根系干重等都有显著促进作用,对解决旋耕条件下根系生长障碍问题显示巨大优越性,强筋小麦增产15.2%~24.1%。
④制定了小麦、玉米农艺农机配套技术规程及其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同时创建系列化、集成化优质强筋小麦及玉米新品种百、千、万亩超高产栽培示范基地,实现了大面积、持续性高产高效;查新结果,创造国内优质强筋小麦万亩示范方机收实打平均亩产636.3公斤最高纪录。
⑤围绕农艺农机结合小麦、玉米超高产栽培进行了一系列基础性、应用性研究。包括小麦适宜群体结构及赤霉病防治研究,夏玉米产量性状分析及最佳施肥技术参数和施肥量确定等。
2.授权专利等知识产权情况:获得小麦旋耕镇压联合一体机实用新型专利1件,专利授权号:ZL 2014 2 0280795.1;发表论文12篇(包括1项技术模式及2项技术规程),其中核心论文7篇。
3.技术经济指标:近3年加权平均:项目示范区平均每亩增产粮食81.72kg,新增亩产值157.61元,每亩纯收入增加173.05元,公斤成本降低0.0836元,产、投比约提高9.1%,并且示范区小麦、玉米机收率均达100%。
4.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近3年累计应用推广140.5万亩,新增总产11481.66万公斤,新增总产值22144.21万元,新增经济效益24313.53万元。
成果说明
为了迅速有效地示范应用小麦玉米两熟农艺农机配套技术,遵循团队合作、校地合作、校企合作、人力及技术资源共享、专业与学科优势互补的原则,充分发挥河南省科技厅批准、认定的河南省小麦玉米两熟超高产栽培技术创新团队(C20150050)人力资源及技术优势,与农技、农机部门、种业企业及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密切合作,实行新品种新技术集约组装配套和强有力的全程跟踪技术服务,连年在民权、柘城等地创建了一系列小麦玉米两熟农艺农机配套技术百、千、万亩高产示范方以及超高产栽培15亩(1公顷)示范典型地块,确保了不同气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