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乳及乳制品重要风险源高通量检测、控制和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点击下载 ⇩

乳品行业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为中国食品经济的支柱产业,年销售额已达2000多亿元,也成为中国农业发展最快、增长性最好的产业之一。乳制品与民生关系密切,成为人们每天生活的必须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量达23公斤。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质量安全,质量安全重在风险防范,乳制品质量安全更是如此,近些年中国乳品市场发生过一系列问题,如阪崎肠杆菌、三聚氰胺、黄曲霉、水解蛋白粉等,行业也因此受到严重负面影响,更凸显了质量安全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尽管中国已对乳品行业进行了大力整顿,打击了非蛋白氮的非法添加,加强了生物毒素的排查,但乳品仍存在一些重要的风险因子,尚未研发快速检测技术,建立安全性评价体系,如嗜冷菌、抗生素代谢及降解物、非乳蛋白及水解蛋白物掺伪等,对消费者和生产企业均具有潜在的威胁,食品安全重在防范,为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及权益,防止乳品重大问题对行业发展的冲击,有必要对乳品中重要风险因子建立一批高通量、快速检测方法,搞好安全性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预警、控制措施,保障乳品安全,促进产业健康发展。2011年初,课题组开始对该市乳及乳制品中重要风险源进行调研,并采用检验技术手段对嗜冷菌、抗生素代谢及降解物、非乳水解蛋白等重要风险点进行监测、分析。2012年,课题组将研究内容形成项目,向杭州市科委申请立项,得到市科委的批准,计划号为20122513A04,计划周期为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由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浙江科技学院、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浙江贝因美科工贸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新希望双峰乳业有限公司、浙江大学、中国计量学院这几家单位共同承担。项目对杭州地区的生鲜乳中嗜冷菌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研究,有针对性的开发了常见嗜冷致病菌多重PCR、ELISA快速检测技术。建立8种抗生素代谢物同时监测的液质联用检测技术,采用实验动物对市售乳品中微量存在的抗生素代谢物进行了毒理研究、代谢规律研究、以及肠道菌群变化研究。开发了小肽、寡肽和多肽的提取分离和净化技术,制备了16种特征肽段标识物质,建立8种蛋白的水解物同时监测的高通量技术。建立生鲜乳、原料乳及加工工艺流程在项目合作单位建立集成的全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供应商、经销商、工厂、销售分公司、销售终端)可视化追踪追溯体系。

  1. 下载详细PDF版/Doc版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