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鸭肥肝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

点击下载 ⇩

该项目由吉林省牧业管理局2008年下达,编号:200802,属于应用基础研究,由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承担。由于中国肥肝生产一直用朗德鹅,朗德鹅的产地在法国,该鹅不仅繁殖能力低,而且需要大量进口,这样就大量增加了生产成本,费用高,加之中国肥肝生产技术水平不高,致使肥肝按单个重量、色泽、斑痕、形状与结构等级质量差,达标率低,影响肥肝的产品等级。由于鸭肥肝与鹅肥肝具有同样的营养价值,且鸭的繁殖率高,填饲操作较简便,故近年来鸭肥肝产量较多,增长较为迅速。尽管如此,还有很多因素与品种制约该省鸭肥肝产业的发展。如:品种培育乏力、鸭饲养研究工作滞后、疾病的危害十分严重、生产水平低等。尤其肉鸭后期填饲生产肥肝的同时脂肪过度沉积,胴体脂肪含量过高,肥肝小,不仅明显降低饲料效率,影响胴体品质,同时严重影响了肥肝的重量、质量及等级。该课题根据鸭脂肪代谢特点,合理调整饲料能量及其营养成份组成含量,开展骡鸭填饲试验和屠宰等试验,对其生产性能、血液指标、体脂等开展研究,优化、筛选研制出优质、高产且营养全价的鸭肥肝生产专用饲料配方。同时,在该基础上采用荧光RT-PCR先进分子生物技术对肝脏营养成分及L-FABPmRNA表达量进一步研究。同时,强化管理,建立了肥肝鸭填饲期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治操作规范等关键技术。该项目的研究成功地研制出成本低、营养全价专用鸭肥肝生产饲料添加剂配方。而且在国内首次开展了不同维生素E水平对骡鸭肝脏L-FABPmRNA表达量影响的研究。通过研究,每只骡鸭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肝重、肝体比和填成率分别提高22.59%、17.39%和5.4%,平均每只肥肝鸭经济效益提高15.55元。推广骡鸭12万只,群体共增加经济效益186.6万元。可见,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对养鸭业产生了显著直接及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推广应用方面做的工作少些,因此,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加大推广应用的力度和范围,争取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为该省的养鸭业发展做出贡献。

  1. 下载详细PDF版/Doc版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