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数字、多用途土地资源评价关键技术与应用》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132235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F301.2 |
完成/联系人 | |
完成单位: | 武汉大学 |
科研日期: | 2011 |
研究行业: | |
研究主题: | 土地资源,评价,全数字化,自适应, |
传媒
一、课题来源及背景 课题任务主要来源于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示范、试点工程项目等部委计划项目以及湖北省农用地分等、湖北省城镇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平衡等土地评价工程应用项目。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已经由单一的数量管理向数量与质量并重管理转变,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土地评价技术体系和全数字化、高效的土地资源评价技术手段,来准确、快速获取土地质量信息,满足我国快速的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管理要求。 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项目针对我国土地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的重大需求和土地资源评价的全数字化改造目标,研究建立了完整的土地资源评价信息快速获取、自动处理、集成分析与可视化表达技术体系,构建了一套土地资源评价定量化、多用途、自适应模型方法库,开发了土地资源评价系统平台,提出了全数字环境下土地资源评价技术标准与规范。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SCI12篇、EI40余篇。出版专著1部,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6项,专利申请5项;研制或参与编制标准与技术规范5项。成果已在全国不同类型区开展了土地资源评价工程应用示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土地资源评价全数字化建设进程。 三、技术创造性和先进性 主要创新包括:
(1)集成采用样点数据地面监测、野外调查和移动计算方法,形成土地资源质量信息快速获取与自动整合技术,突破了土地资源质量数据野外批量快速采集、自动整合等技术瓶颈;
(2)提出了土地资源质量因素空间作用范围、方式和强度自动表征方法,实现了全数字环境下土地资源质量因素影响作用的自动量化;
(3)建立了多用途、自适应土地资源评价模型库,解决了土地资源评价模型封装与调用、合适模型的自动探测与选取、精度控制与结果检验等技术难题,构建了我国定量化、智能化土地评价方法体系;
(4)自主开发了多用途土地资源评价系统平台,建立了相应的作业流程和技术体系,实现了全数字化土地资源评价。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鉴定认为该成果整体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土地资源质量因素自动表征技术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四、技术的成熟程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本课题实现了从理论研究、技术实现、工程应用的跨越,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本课题成果适用于:包括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等各类农用地评价,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土地定级估价等各类城市用地评价,以及其他专项性和综合性土地评价工程。项目研究的土地评价模型和技术方法及开发的软件系统已成功应用于不同区域城镇土地、农用土地和村镇土地分等、定级和估价工作,体现了成果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五、应用情况 项目研究的全数字、多用途土地资源评价关键技术方法及开发的软件系统已成功应用于不同区域城镇土地、农用土地和村镇土地分等、定级、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程,主要应用项目包括: (1)湖北省85县市农用地分等及省级成果汇总和管理; (2)广东省15县市农用地分等、定级和估价; (3)湖北省85县市城镇土地分等与基准地价平衡; (4)深圳市宝安区城镇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 (5)武汉市城镇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 (6)广东省佛山市城镇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 (7)山西省大同市城镇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 (8)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等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9)江苏、浙江、广东、湖北省等村镇多用途土地资源评价。同时,出版的《土地信息学》等教材和专著已被全国几十所高校作为教材采用,有力的推动了土地科学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