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与应急保障关键技术》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130429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TU991.112,TU991.21 |
完成/联系人 | 顾宏波 |
来源省份: | 重庆 |
完成单位: |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
科研日期: | 2012 |
研究行业: | 技术检测 环保、社会公共安全及其他专用设备制造 |
研究主题: | 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应急保障,三峡库区, |
联系地址: | 重庆市渝中区长江二路174号 |
传媒
水中微生物学指标的传统检测方法一般需要经过培养、分离纯化、生物化学试验和血清分型鉴定等步骤,检测程序繁琐、检测时间长,无法满足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的快速检测要求;同时,某些区域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污染水源时,由于交通条件,大型移动式净水装置无法达到,而小型净水装置又难以满足水量要求,急需开发一种移动性好又有较大产水量的净水装置。课题组针对以上问题,以三峡库区饮用水源水为对象,分析了在突发公共事件时其中可能存在的13种病原微生物,采用基于单碱基延伸标签(SBE-tags)的基因芯片技术,建立了"浓缩集菌+多重PCR扩增+基因芯片检测"水中病源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可同时检测以上13种病原微生物,检测时间缩短到8h以内。针对实现快速高效移动式净水要求,采用“过滤+吸附+反渗透工艺”工艺,研制了高效快速净水技术与装置,不仅能去除水中的悬浮物等污染,还可以去除包括病源微生物在内的大量微生物,实现了饮用水的快速净化。装置性能参数为:产水量不小于200L/h,重量不大于60kg,外形尺寸为750×400×500mm,适用水源为地表淡水。采用综合指数法建立了区域饮用水安全评估模型,根据《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将13种病原微生物按特性和危害程度分为三类并确定了权重,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了基于微生物学指标的应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评估系统,可划定饮用水微生物学指标安全范围。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提出了3套区域饮用水应急保障方案,可确保在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受影响人员24h内获得安全饮用水。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