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夏玉米田杂草高效治理技术》

点击下载 ⇩

该项目属于农业技术领域。针对河北省夏玉米田杂草危害重、除草剂用量大的难题,围绕杂草高效治理目标,历经11年艰苦攻关,构建了以“一指标两对靶”为核心的夏玉米田杂草高效治理技术体系,制定河北省地方标准,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应用,获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取得主要突破如下:

1、明确了河北省夏玉米田杂草群落区划,确定了杂草防治指标。通过改进杂草群落区划方法,整合杂草群落的地理位置和优势度,首次构建了河北省夏玉米田杂草群落区划图,把河北省夏玉米田杂草群落区划为山前平原区和黑龙港区,其中山前平原区包括3个亚群,黑龙港区包括2个亚群。构建了山前平原区和黑龙港区夏玉米田杂草生态经济防治阈值模型和杂草防治关键期模型,首次通过玉米产量和价格、杂草生态价值等指标将2种生态经济模型联系起来,明确了杂草生态经济防治阈值和杂草防治关键期,确定了夏玉米田的杂草防治指标,为及时、适度地进行杂草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2、揭示麦秸覆盖降低草害发生的机理和助剂增效作用机制。麦秸覆盖能大幅减少杂草的发生数量,通过GC-MS方法对麦秸有机酸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共鉴定出22种有机酸,其中阿魏酸、柠檬酸和肉桂酸是含量最高的水溶性有机酸;这3种有机酸具有抑制杂草萌发和生长的生物活性,是麦秸覆盖降低草害发生的主要机理。植物油类助剂能显著降低除草剂药液表面张力、增加扩展直径、延长干燥时间,并增加药液在杂草叶片上的最大持留量,增效作用优于有机硅类助剂和矿物油类助剂。该研究为创建麦秸覆盖控草与对靶用药化除相结合的杂草防控技术、优选助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3、制定河北省地方标准,构建以“一指标两对靶”为核心的杂草高效治理技术体系,并在夏玉米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杂草高效治理技术体系的主要内容:(1)依据杂草防治指标及时、适度地进行杂草防除,山前平原区夏玉米田的杂草防治指标为玉米3叶~4叶且杂草密度达到4株/m2~6株/m2,黑龙港区夏玉米田的杂草防治指标为玉米3叶~5叶且杂草密度达到6株/m2~10株/m2;(2)对靶选择高效除草剂,针对不同杂草群落优选高效除草剂烟嘧磺隆·莠去津、苯唑草酮·二氯吡啶酸、烟嘧磺隆和苯唑草酮;(3)创建麦秸覆盖与对靶用药相结合的杂草防控技术,由全田喷雾改为只针对杂草的局部用药方式;(4)按照喷液量的0.5%添加环保型植物油类助剂。该技术体系解决了夏玉米田除草剂的选择和使用时期缺乏科学指导、除草剂用量大的难题,使杂草防效达90%以上,与未使用该技术的玉米田相比,防效提高5.3%~8.6%,除草剂用量减少30.7%~35.9%。与各地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合作,使杂草高效治理技术实现本地化,在冀、鲁、豫、皖累计推广4000万亩,新增利润12.83亿元,推动了行业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该成果实施转化过程中,发表论文18篇,出版专著1部,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发布河北省地方标准1项。

  1. 下载详细PDF版/Doc版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