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适应算法的无线可穿戴脑电监测及训练系统》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12005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G434 |
完成/联系人 | 闫天翼 赵仑 唐晓英 董小楠 刘田田 李章平 张帆 修利超 |
来源省份: | 北京 |
完成单位: |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薏然阳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大智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所属部门: | 北京理工大学 |
科研日期: | 2017 |
研究行业: | 社会人文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
研究主题: | 课堂教学,无线脑波测量仪,训练系统, |
联系电话: | 下载查看 |
联系地址: |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 |
传媒
研究目的及意义:
教育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比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教学相长的问题以及教育的实效问题等。这些问题长期存在,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改善。究其原因,是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多以量表报告为主,缺乏科学性的分析和评估。所以,有必要建立网络化的、综合性的教育质量监测系统,对教育发展实施动态、科学、全面的客观评估和监控。因此,建立客观的基于自适应算法的无线可穿戴脑电监测及训练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创新及突破:
当今的脑电采集监测设备大多存在以下问题:1)参数分析简单,注意力情绪指数等为单一算法,用户使用时效果不理想;2)针对所有使用者采用同一判断阈值,忽略了个体差异性;3)玩具类型大多为单通道,且不易扩展,科研类型大多为64或128通道,操作复杂,使用不便。为了改善这些问题,该项目将针对性地优化算法,突出创新性。
创新点1:自适应算法,提供客观心理测量评估指标:
该项目开发自适应算法。将自适应算法应用至心理测量领域,该算法具备高度自适应性,经训练建模后可针对不同使用者脑电波信号的波动趋势和个体差异进行动态补偿,提高注意、情绪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创新点2:可调通道数,扩大应用面:
该项目开发便携式可变通道无线脑波测量仪。设备使用干电极进行脑电信号探测,具有单、双通道两种模式,同时可扩展至更多通道,使其满足不同需要,扩大产品应用范围。
创新点3:多参数分析,数据实时监测:
该项目监测过程可实时显示多个参数,包括原始脑波信号数据,时频变换后的Delta、Theta、Alpha、Beta、Gamma等频段功率值,以及进一步计算得到的专注度、放松度等数值。通过对多个参数综合分析分类,实时监测认知功能。
成果价值及推广:
基于该项目,该团队共取得授权专利4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各两项。发表相关SCI论文10篇,其中两篇影响因子在6以上。在第三届“创青春”吉林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商工赛创意组金奖。该项目覆盖教育、互联网等行业,用于用户体验、教育科研,近3年经济效益在200万元以上。
该项目开发的注意力监测及训练系统能够为儿童、青少年、老年人以及不同职业不同疾病的认知脑功能测评和选拔提供客观评价指标,包括注意、情绪、记忆、决策等。在教育领域可用于教育系统的测评、选拔等,帮助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评估学生心理压力,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人才。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