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熟柑橘新品种“沃柑”的鉴定评价、选育及推广》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11464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S666 |
完成/联系人 | 江东 曹立 陈东奎 黄其椿 赵婉彤 普金安 朱世平 冉志林 张翠英 陈磊 |
来源省份: | 重庆 |
完成单位: | 西南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重庆绿康果业有限公司 |
科研日期: | 2017 |
研究行业: | 水果、坚果、饮料和香料作物的种植 |
研究主题: | 柑橘,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
联系电话: | 下载查看 |
联系地址: | 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 |
传媒
该成果通过对柑橘种质资源的引进、创新和利用,发掘出沃柑等一批晚熟柑橘品种,通过示范和产业化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收集引进了大量国内外柑橘种质资源,丰富了中国柑橘遗传多样性:
该项目通过长期开展国内外柑橘种质资源的收集引进,从美日韩等国引进柑橘品种资源200余份,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柑橘品种资源,为中国柑橘产业发展和品种育种创新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
制定了系列柑橘资源鉴定评价的标准规程,使柑橘资源管理、鉴定更加精准:
为准确开展资源的鉴定评价,发掘重要基因资源,在鉴定评价过程中,编写制定了4个农业行业标准,1部技术规范,填补了中国柑橘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标准的空白。
筛选出系列柑橘新品种,引领了国内晚熟柑橘的发展:
通过对资源的深入鉴定评价,筛选出晚熟性状明显、具有较强市场价值的沃柑、少核默科特等晚熟柑橘品种进行推广发展。其中沃柑已成为中国发展势头最猛、推广速度最快、产生效益最好、发展面积最大的晚熟杂柑品种,已成为南方柑橘产区品种结构调整和农民脱贫致富增收的首选柑橘品种。
创新了柑橘新品种选育方法,实现了国内自主柑橘新品种和材料的突破:
项目综合应用多种育种方法,结合胚芽早期嫁接、短童期骨干亲本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技术手段,显著提高了柑橘育种效率,大幅缩短了柑橘育种时间,获得了大量的遗传杂交群体和优良杂种单株,创新了单倍体、非整倍体资源材料,创制了一批少核、无核、早熟优良沃柑株系,打破了国外对无核沃柑的专利垄断,项目组成为国内创新沃柑种质最多的单位。其中单倍体柚资源材料的创制,促进了柚基因组测序数据的组装。
采用多组学技术结合,揭示了与柑橘果实发育、品质相关的基因,推进了柑橘高效精准化育种:
项目利用柑橘人工杂交群体和自然资源群体,采用GBS简化基因组测序、RNA-seq等技术手段,对宽皮柑橘中多单胚性状、可溶性固形物、花粉育性、抗病性等多个重要性状进行了准确定位,并开发了柑橘辅助育种标记,显著提高了柑橘育种的效率。采用CRISPR/Cas9技术实现了柑橘基因的定点精准编辑。这些技术和方法的突破,推进了柑橘的高效精准化育种。
获得软件证书1个,审定新品种6个,新品种权保护2个,制定标准4项,发表论文16篇,编写著作2部,繁育推广苗木2000多万株,成果辐射到桂、滇、川、赣、湘、鄂、粤等主产区,累计新增效益30多亿元。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