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理汤加味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IL-33和IL-10表达的影响及临床新疗法推广》
点击下载 ⇩文件编号: | KEYAN66610638666 |
---|---|
下载格式: | Word/DOC(PDF已转Word) |
中图分类: | R574.62,R242 |
完成/联系人 | 郑培奋 冯玉良 朱琴 王国付 姚惠 王卫峰 丛衍群 彭芳 陈新宇 |
来源省份: | 浙江 |
完成单位: | 浙江医院 |
科研日期: | 2017 |
研究行业: | 医院 |
研究主题: | 溃疡性结肠炎,中药汤剂,连理汤加味治疗, |
联系地址: | 浙江省杭州市灵隐路12号 |
传媒
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UC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免疫异常被公认在UC的发病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包括炎症递质、细胞因子及免疫调节等多个方面。其中促炎性细胞因子和抗炎性细胞因子所致的免疫异常发挥着重要作用,二者之间的相互抗衡决定着病变的发展。国内外研究表明促炎因子IL-33和抑炎因子IL-10失衡是UC产生肠道非特异性炎性反应的关键环节。课题组在临床上采用连理汤加味治疗活动期UC患者取得满意疗效,且明显降低医疗费用,极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课题组推测可能是由于连理汤加味对活动期UC大鼠和患者结肠黏膜IL-33和IL-10调控作用。但是仍缺乏相关机制的研究。由于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直接影响到其在临床工作中的推广应用,因此有必要研究其在UC治疗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以便于临床推广应用。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1.观察IL-33和IL-10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中的在基因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并比较其在连理汤加味组、美沙拉嗪组、健康对照组、模型组、连理汤加味联合美沙拉嗪组治疗前后变化。 2.观察IL-33和IL-10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黏膜中的基因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并比较其在连理汤加味组和美沙拉嗪组治疗前后变化。比较两组UC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疾病活动指数及治疗前后肠镜下黏膜愈合质量。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使用连理汤加味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和患者,可以明显改善症状,其中与IL-33和IL-10密切相关,在临床试验中发现IL-33和IL-10均明显升高,提示溃疡性结肠炎与IL-33和IL-10失衡相关,这进一步证实连理汤加味为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研究成果推广及取得的社会效益在该院消化内科门诊、住院病人及下沉各基层医院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根据患者意愿联合连理汤加味中药汤剂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腹痛和腹泻的症状,缩短其住院时间。主要研究成果目录技术目标实现情况:采用5%三硝基苯磺酸+35%乙醇保留灌肠法建立了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通过疾病活动指数和临床表现评价提示造模成功。与空白健康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IL-33明显升高,IL-10明显降低,连理汤加味、美沙拉嗪组和联合治疗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明显降低,粘膜愈合情况明显好于模型组,IL-33、IL-10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在临床试验研究中发现,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辨证使用连理汤的临床效果,同时对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IL-33、IL-10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连理汤加味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但发现IL-33、IL-10等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提示IL-33和IL-10含量不是溃疡性结肠炎活动的唯一指标,其促炎因子和抑炎因子平衡有可能更为重要。成果形式:结果以论文形式发表。
提示:为方便大家复制编辑,博主已将PDF文件制作为Word/Doc格式文件。